優秀的學校文化本身蘊含著豐富的道德教育資源,可以陶冶師生的情操,規范師生的行為,統一師生的認識,凝聚師生的信念,形成歷久彌新的精神力量。我校注意建設高品位的學校文化,并充分發揮學校文化的德育作用,去培養健康成長又有品位的新一代。一、讓學生充分認識學校文化每一所學校都有自己獨特的學校文化,包括蘊含精神意味的物質文化(校園建筑、雕塑、校徽、綠化、標語、宣傳畫、環境等等)、與時俱進的制度文化(校訓、校規校紀等)、獨具個性的精神文化(教風、學風、校風等等),是一個個文化高地。但是,并不是每一所學校都讓學生弄懂了這些學校文化。有的學生僅有朦朧認識,有的竟然熟視無睹,根本不知道所在學校文化的應有之義。學校文化變得簡單,就是為了美觀,就是為了展示,沒有收到其應有的教育作用。我們不能滿足于僅僅讓學生通過學校文化氛圍受感染,受熏陶,我們要有意識地讓學生充分了解學校文化的深刻含義,從而得到德育、美育、智育等多方面的收益。比如,各級各類學校的校訓,都蘊含著深刻的教育意義,需要感悟,也需要講解。我們中小學更應該明確告訴學生,我們學校文化的深刻意義。我校開設了校本課程《走近紅旗渠》,其第一章就是介紹我們的學校,告訴學生我們火炬式的校門既象征著點燃智慧,又象征著要把傳統的精神與文明代代相傳;我們的八角形教學樓,不僅僅是為了采光通風,也是為了讓學生學會欣賞美,追求美,已成為林州市區一景;我們的校訓“追求美好,自強不息”是希望學生要有辨別美丑的能力,方方面面追求美好,并且,自立自強,永不停息;我們的校歌《我們是紅旗渠畔新一代》,是希望土生土長的林州少年兒童發揚光大紅旗渠精神,為紅旗渠增光添彩;我們的校規校紀更詳細地規定了林州二小學生日常行為準則等等。學生認識學校文化特色的過程,增加了知識,增加了自豪感,增加了自律意識,增加了自強意識。二、讓學生積極參與學校文化建設與管理學校文化不是一成不變的,是師生共同參與建設的成果,是多年發展、積淀的成果。參與建設與管理的過程,就是一個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過程。我校號召廣大師生積極參與學校文化建設與管理。首先是讓師生對學校文化建設提出意見和建議。包括對硬件建設、制度建設及校訓、標語、口號、文化活動等等方方面面。我們向師生、家長、社會廣泛征集校訓、校徽、校歌。我們學校的文化櫥窗、專欄,公開向師生征集標語。我校文化藝術節向全校師生征集對聯。我校的建設改造和綠化,讓師生出謀劃策。我們還把師生的建議、座右銘、勵志格言,校訓、班訓、校風、教風、學風等學校文化建設資料匯集成《學校文化》,發給師生,讓師生共同學習,共同修改,優中選優。我校的辦學理念“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讓教師感受工作的幸福”就是從眾多建議中選出來的。我校圍繞校園建設文化墻的設想就是從建議中采納的。我校突出紅旗渠及紅旗渠精神的地方特色文化主題也是集思廣益形成的。比較、鑒別、統一的過程,既形成了高品味的學校文化,又使這些文化深入了師生員工的心靈,使大家找到了成功的喜悅,形成了共識,從而自覺遵守、維護、發揚。其次,要求師生開展多層次的文化建設,打造有個性、有特色的個體文化。比如班級文化、辦公室文化、年級文化、個人文化等等。每學期評選一次特色文化班級、文化辦公室、文化年級、文化個人。其中,個人文化看個人的文化筆記,象人生格言,理想信念及積累的文化思考和資料等等。我們學校的班級文化各具特色,流光溢彩。我們學校的師生談起文化興致盎然,滔滔不絕。第三,讓師生共同參與學校文化管理。我們不僅把學校標語、專欄等文化設施的衛生及保護分到班級,而且把櫥窗、專欄的內容更換也承包給班級。學校要求一周換一次內容,有時統一主題,有時學生自選主題。學校每周評選一次,總結一次,學期末表彰一次。讓師生共同參與學校文化建設與管理,形成了一種生生不息的文化現象:既有固定的板塊、特色與主題,又與時俱進,內容常新,振奮精神,催人上進。三、給學生組織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可使學生發展興趣愛好,挖掘個人潛能,認識自我,增強信心,發展個性。我校在校園文化活動中,始終堅持以愛國主義、紅旗渠精神等民族精神教育為重點,以科技、文娛、體育和社會實踐活動為基礎,弘揚優秀民族文化,讓健康、高雅、生動的文化活動占領校園文化陣地。第一,在學校深入持久地開展讀書活動,號召師生讀好書、做筆記、寫隨筆,形成了一種讀書的風氣。第二,定期舉辦文體活動。如以重大節日為契機,開展元旦文娛匯演、學雷鋒系列活動、紅旗渠通水紀念日慶祝活動,迎國慶詩歌比賽等活動;結合學校實際,開展乒乓球擂臺賽、科技作品展評、校園文化節等學校傳統活動;第三,充分發揮學校教育資源優勢,廣泛開展各種形式的興趣小組活動。如文學社、書法班、美術班、舞蹈組、乒乓球隊等等。利用周末組織專題講座、辯論會、音樂欣賞等活動。通過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把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愛國主義精神、紅旗渠精神滲透到活動中去,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凈化校園的精神環境,增長學生的才干,發展學生的個性,從而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