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不得舉辦學前班,幼兒園不得提前教授小學課程內容!”教育部這一最新發文,令不少幼升小家長憂心不已。
小學零起點教學,可是周邊的孩子都在外面報班學習,我們孩子啥都不學,真的行嗎?
馬上升入小學了,我的孩子應該認識多少字才行啊?
我的孩子沒學過拼音,要不要抓住假期的尾巴,趕快給他報個班?
……
![]()
但其實,家長們對小學教育普遍存在誤讀:比知識更重要的是,孩子在小學階段養成的習慣、能力以及思維模式,這會對其一生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天津六力學校”這所民辦教育的閃亮名片,如同一個不知疲倦的追光者,在素質教育的路上,不斷地探索、實踐、創新。
特色教學究竟是特色還是噱頭?
孩子如何在特色教學中受益?
跟隨小編腳步,一起揭秘六力學校IB小學部圍繞“三駕馬車”的核心技術特色,究竟打開了怎樣的窗,如何開展教育教學工作……
課程體系
六力學校IB小學部在落實九年制義務教育國家課程基礎上,融入IB課程體系,高度凝練項目制教學、元系統思維和六力心理學理念的精華,以“五家”、“雙語”為課程體系(即“5+1課程”)進行系統分類,形成具有六力特色的科學教育體系,旨在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秀小學生。
教學特色——“三駕馬車”
·元系統思維,讓孩子擁有“聰明的腦”
一直以來,很多家長認為學習語文只要把古詩詞背熟就行了,不用思考太多。因此孩子們在學習語文時,基本沿用背誦、積累這種老一套的學習方法,不重視對思維的培養。事實上,語文不思考光靠背誦拿高分的可能性很小。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為什么有的孩子識字又快又高效,有的則前腳剛學,后腳就忘?
這是因為小學低年級的孩子正處于從具象思維向一般形象思維以及基礎抽象思維的過渡期,對書面語言文字的認讀能力比較低,他們很難直接在腦袋里將文字代表的抽象含義與生活中的具體事物相聯系。
那么該如何從小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呢?六力學校IB小學部運用元系統思維教學幫助學生從單純的知識型輸入模式逐漸向獲得高階的思維能力模式轉變,從而讓孩子有思、有悟、有感、有獲。
比如學習古詩《山行》時,讓學生們嘗試先思考、先體會,這也遠比直接告訴他這首古詩所寫的是秋天景象更有意義、更有效。因為孩子需要通過提取詩中某些特定景物“紅楓葉”、“霜”等來推斷所處季節是秋天,借助這樣的方式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推理能力。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對比相似的古詩詞,在整合與比較中提升孩子的思維能力,引導孩子進入詩中情景,感悟不同之處。正是運用這種教學方法,由表及里提升學生的思維力。
·六力心理學,讓孩子擁有“溫暖的心”
小學是以學生身份進行學習階段的初期,這個時期并非海量知識的獲取期,而是思維力的發展期。有很多孩子剛步入小學階段,對學習有好奇感,卻很難做到專心聽講,獨立完成作業;沒有完全養成自理能力,對父母的依賴性很強;有當好學生的愿望,由于不了解學校常規,常會無意中做錯事。
以上種種情況,都會令學生產生挫敗感,甚至可能會形成自閉排他的性格。六力學校運用生命動力系統建設原理、生命教育、學院派心理學以及后現代心理學,結合青春期心理學、六力學校班主任心理學等,深入研究探索出適用青春期孩子的六力心理學。
![]()
一節好的心理課有它的妙想和巧思,更有它的節奏和溫度,上不好就成了枯燥的說教課。因此,心理教師開動腦筋,以活動、游戲、案例、討論等多種小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貫穿課堂。
比如《能力——潛藏在身體中的巨大能量》課堂中,教師借助“目標樹”的小組任務,讓同學們在活動中分享自己擁有的能力,以及思考如何擁有尚未具備但非常渴望獲得的能力。
他們在心理教師的指導下,學習情緒管理的方法,接受積極的暗示,主動調適自己的心理狀態。感受到了班級的陽光氛圍,探索了情緒的秘密,知道了如何科學調節自己的情緒,做自己情緒的主人,擁有陽光的心態,愉悅的心情。
·項目制活動教學,讓孩子成為“有能力的人”
大多數傳統課堂以考試結業成績為風向標,的確可能讓學生做好參加標準化大學入學考試的準備,但這并不意味著能為學生提供實踐意義的生活思維與技能。學生坐在教室里,每天安靜聽老師講課、自習,然后通過幾場考試來測試自己的知識掌握水平。
學生被隔離在應試教育的封閉環境之中,美其名曰專心學習不受瑣事干擾,但實際上,越這樣“關愛”孩子,他們與必要的社會生活越容易脫節,在從學校進入到社會職場之時摔得越慘。
六力學校IB 小學部以IB國際化教育系統為課堂改革的參考,在尊重本土文化的前提下,以體制內課程為本整合梳理基礎學科,借鑒國外教學方式,形成項目制活動教學法。
每一個六力學生的課桌上都貼有小貼紙,標注著:項目經理、檔案管理員、技術員、督查員……他們被分配不同的項目角色,在小組中擔任著不同的職位,這種活動中的身份確認,幫助他們建立起責任感與價值感。
![]()
在“爭分奪秒”PK活動賽中,數學教師完全顛覆以前抄抄寫寫的傳統作業,精心策劃制作鐘表模型的學習活動,借此幫助學生們認識并記憶數字的目的,讓他們在有趣的項目制學習方式,探索新的思維方式。
課堂上,教師從頭到尾沒有直接講述表盤上數字排序的原理。而是讓學生們在觀察中熟悉鐘表,了解鐘面有12個數字和不同長度的指針。在動手操作中拆分、組合,進一步了解鐘面上數字的順序以及大格、小格的數量和特點。
這種項目制教學方式把“觀察與推理”與“操作探究”緊密結合,讓學生們通過觀察生活中與數學有關的現象與問題,形成以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的意識與習慣,積累觀察分析與思考的經驗。
“學習的本質不是灌輸知識點,而是讓孩子們掌握學習方法,學會使用工具。有些知識點,孩子們可能會忘記,但方法卻會受用一輩子。”
作為整個人生當中教育過程的開端,小學教育是規模非常宏達的教育工程,為以后的人生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每一個有遠見的父母,都會懂得在這個關鍵時刻投資孩子的教育。在當下這個注重個性的后工業化時代,成為一個標準化的人才,早已不能滿足就業市場對人才的多元需求,多元化差異性人才培養才是教育發展的未來。
真正的特色無法速成,它是在多年教研中生長起來、逐漸孕育出的積淀,而不是刻意追求的外在標簽。
六力學校用“三駕馬車”打開教育教學的窗口,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學習方式,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合作能力以及終身學習的能力;用“優二代工程”勾勒個性化成長方案,尊重學生差異,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切的教育支架;用“三通工程”——家校通、師生通、親子通,實現家校教育的一致性,在家校合力中共同促進學生健康快樂成長。
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這樣的教育氛圍下,每個六力學子的未來一定無限可期!
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