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日上午,以“慎終·追遠”的生命情思為主題的清明詩會在敬德書院舉行。本次活動由敬德書院主辦,北京晚報《教育周刊》、北京古琴文化研究會、海淀教育科學研究院協辦。本次活動旨在通過詩會的形式,促進中小學教育工作者深入認識和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價值和獨特作用,賦予時代內涵,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和發展。繼而通過中華詩教這一獨特的育人路徑,加強和引導學校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積極推進“五育并舉”教育實踐與探索。
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周清印、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陳斐、北京古琴文化研究會會長楊青、常務副會長韓杰、秘書長兼副會長肖娟等專家領導,以及海淀區雙榆樹第一小學、星火小學、北京一零一中礦大分校等學校的師生代表共同參加了活動。活動現場,與會的專家、領導以及中小學校長、老師圍繞詩詞文化、優秀傳統文化對中小學生的教育意義、學校的實際做法等方面展開了分享與交流。

海淀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 敬德書院執行院長 吳穎惠
海淀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敬德書院執行院長吳穎惠對本次清明詩會的目的和意義進行了詳細的解讀,她指出:中國傳統節日很多時候沒有抓住其精神內核,原因主要在于現在的中國傳統節日缺少了儀式感。“我們現在的孩子很多時候談到傳統節日不如外國節日印象深刻,就是因為缺少了儀式感。儀式感是表達人們內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未必是具體物質層面的行為,也未必是某個特定的日子或時刻,更多的是一種生活態度。儀式感為每一個普通的日子和動作標定它的精神內涵,讓平常的日子也散發光芒。所以,我們應懷著敬畏的心理,喚醒對生活的尊重,重新挖掘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核,應該把儀式和儀式教育作為一門課程納入學校德育課程體系。”
她還希望與參會學校共同發起倡議,將符合適合中小學生吟誦的詩詞推薦到海淀區學校,讓優秀傳統文化、詩詞文化在中小學校園里暢游,讓更多的中小學生從中汲取營養,讓優秀傳統文化、詩詞文化代表的中華文化基因真正地在孩子們的心中生根發芽。

雙榆樹第一小學校長 丁鳳良
在海淀區雙榆樹第一小學校長丁鳳良看來,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而優秀傳統文化正是幫助學生深扎民族根,熔鑄中國魂的重要方式和方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特別是古詩文,要想在學生心中占有一席之地,留下深刻印象,甚至是愛不釋手要做到以下四個方面:一是要讓學生深切感受到傳統文化優雅在哪;二是要讓學生深入體會到傳統文化韻味在哪;三是要讓學生深刻領悟到傳統文化精深在哪;四是要讓學生深層挖掘到傳統文化價值在哪。”

星火小學校長 關紅
星火小學校長關紅認為,詩詞文化的基礎是語文教學,但是不能局限在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們真正理解詩詞的內涵需要老師從傳統節日、民俗等多個角度對詩詞文化進行剖析、解讀,只有這樣才能將詩詞文化的內涵、寓意完整地傳遞給孩子們,讓他們對傳統文化產生敬畏,在心靈深處與詩詞的意境產生共鳴。

北京一零一中礦大分校 海淀區語文學科帶頭人 何愛華
北京一零一中礦大分校,海淀區語文學科帶頭人何愛華在分享中表示,清明節既是節日又是節氣。作為節日,清明節具有慎終追遠、孝道祭祖、凝聚民族的深遠內涵。同時,從節氣角度來說,清明即風清景明,正是游玩踏春好時節。古人玩樂方式包括吟詩、蹴鞠、蕩秋千等。“今天孩子們表演的《詩經·蓼莪》表達的是對父母親情的感戴,是一首對生育之德的贊歌;《讀山海經》可以看出生命有多種表現形式,一草一木,萬物共生共榮。”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 陳斐
“學校在教學中要慎重選擇詩詞作品,尤其是中小學,可以選擇一些經典名篇,與清明節有關的,詩詞所表達的情感也可以多樣性一些。”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陳斐認為,中國古典詩詞應該深層次欣賞,解讀古典詩詞,不應一味背誦教科書上的內容,拾人牙慧,而應投射到自己的生命體驗中。清明時節,萬物蓬勃復蘇,往往容易勾起人對生命的關注,產生尋根的情愫。教詩詞最重要的還要與日常生活結合起來,點化潤澤孩子的生命,充分發揮孩子的想象力,培養創造性。
敬德書院近年來通過“點”“線”“面”的方式積極推進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進課堂、進教材。其中,點是學生角度,落腳點在通過傳統文化成就立德樹人;線是教師角度,通過師資培訓課程讓他們切身地感受優秀傳統文化魅力,習得傳統文化智慧,增長傳統文化育人本領;面是教育服務角度,通過系列的多元化活動提升海淀區教育,尤其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區域影響力,讓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真正做到入腦入心。
清明節,作為中華民族由來已久的重要傳統節日,其蘊含著祖先對生命的敬畏、對自然的崇敬以及對天道倫常的深刻思索,是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文化符號。書院作為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陣地,理應肩負起對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和發展的歷史重任。因此,敬德書院在今年清明節前通過詩會的形式,引導廣大中小學教師和學生重溫古代經典中的生命之歌,觸摸生命教育的溫熱之光,重回生命跳動的蓬勃之力!共同探索通過中華詩教這一獨特的育人路徑,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內容、方式和方法。
此外,來自海淀區雙榆樹第一小學、星火小學以及北京一零一中礦大分校的學生在現場進行了清明詩詞誦讀展示,北京三生緣昆曲社社長洪一繁和北京古琴文化研究會會長楊青、常務副會長韓杰在現場進行了詩詞演繹與精彩點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