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語:2021年3月,由海淀教科院、現代教育報共同發起的首屆“海思論壇”在古樸典雅的敬德書院亮相,此次論壇主題為“新時代中小學勞動教育的實踐與探索”,10余位名家、名校長參加了演講,海淀區中小學勞動教育項目學校50余位干部參加了活動。專家、校長從不同的視角闡述了各自對于勞動教育的深度思考。
開展勞動教育要遵循三個原則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兼學部學術委員會主席 檀傳寶
北京市作為首善之區,在勞動教育上應當可以為全國貢獻更好的經驗。在全國各地,我已經看到了許多沒有認真思考就開展勞動教育的簡單做法,有些實際上是反教育的,完全把勞動教育異化了。好的勞動教育,一定要遵循三個基本原則:
1.價值性原則。勞動教育是“德智體美勞”這一培養目標分類的結果。普教系統的勞動教育和職業學校、大學的勞動教育并不一樣。作為全面發展教育的一部分,勞動教育在基礎教育階段最主要的任務是完成對學生人格的滋養。勞動教育的核心目標是勞動價值觀的確立。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講話所強調的也是勞動價值觀的確立。所以勞動教育要講價值性,但是價值性教育并不好做,需要審美性、建構性原則的貫徹才能落實。
2.審美性原則。這個時代的兒童主體性強,想在情感態度價值觀上壓服他們是不可能有實效的。勞動價值觀教育要想“入心”,必須要有對勞動教育的美好體驗。所謂審美性原則,就是說我們要找的勞動教育契入點正好是學生所喜歡的,能夠讓學生感受到精神上的愉悅。讓勞動教育既有教育引導,又不至于讓學生對我們有逆反心理,這就需要讓勞動教育實踐符合審美性原則。
其實對于全部教育活動來說,審美性原則都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說在教育過程中,要讓孩子們既能保持成績好,又能保持他們長久的學習動機,保持個性、創造性,最重要的一點是要讓他學習有內在的學習熱情、有興趣、有勁頭,才能既不斷提高成績,又保持長久的學習動力、創造性和個性。我們可以想象:如果我們能將審美性原則貫穿到每一次教學里去,將會發揮非常大的教育能量。
3.建構性原則。就是要在勞動教育中努力讓學生在參與過程中自己解決問題、自己得出結論。學生根據教師設計的情景,一步步發現教師希望學生能夠發現的東西,獲得認知上的新的建構。和審美性原則一樣,建構主義教育哲學,實際上也是很好地兼顧了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自主性。
勞動教育的育人價值和實施策略
北京市海淀區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 吳穎惠
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精準闡明了勞動教育的重要意義,他指出:“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我們希望通過已有的教育實踐讓孩子們有勞動觀念,有勞動的習慣,有勞動的技能,還有勞動的能力。
勞動教育獨有的育人價值
學校開展勞動教育可以使青少年養成正確的勞動觀念、勞動態度、勞動習慣、勞動情感、勞動精神,了解和懂得生產技術知識,掌握生活和勞動技能和能力,在勞動創造中獲得幸福,進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新時代勞動形態是多種多樣的,種莊稼是勞動,設計創意、藝術家表演、科學家研究、作家寫作等都是勞動。人類社會不斷向前發展,會不斷出現新的勞動形態。中小學開展勞動教育,必須認識到現代社會的不同勞動形態,要讓學生知道勞動的多種形態,而不是讓學生認為勞動就是到農村種植莊稼,工業、商業、新聞、藝術、科研、服務等各個行業都是勞動。
工匠精神在今天也是一種勞動精神,工匠精神要求對自己的工作和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并且在這個專注的過程中開展的也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今天開展勞動教育,除了培養勞動精神以外,我們也要培養孩子勞動素質,總有一天,勞動素質會像其他素質一樣能夠在一個人身上彰顯出來。
勞動教育重在主題任務設計
勞動教育要從學生身邊做起,對于小學生而言,自己的鞋帶自己系、自己的書包自己背,把餐盤收拾好、桌子擦干凈,上廁所后把廁所沖洗干凈等都是勞動。從小事做起,在學校幫助同學和老師,回到家幫著家長干活,離開公共場所不留下自己的垃圾和雜物,在教室能隨手幫老師把黑板擦干凈等等,這些都是勞動教育。勞動教育重在主題任務設計,比如校園服務勞動主題、生活技能勞動主題、農場勞動主題、志愿服務勞動主題、項目式勞動教育主題、設計制作類勞動教育主題、勞模精神教育主題等。
勞動教育需要成效評估引領
以任務清單式效果評估為例,任務清單式是指學校結合學生年齡和身心發展特點,依據學生日常的家庭生活,設立具體、細微的家務勞動。引導學生在規定時間內,通過完成一個又一個的任務,養成勞動習慣,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和勞動態度。學校設計了勞動任務清單,學生自愿選擇需要完成的任務,每天填寫任務清單,比如勞動任務可以包括:做飯、洗衣、掃地、洗碗、折疊衣服等內容。在家長的支持和配合下,學生完成一個又一個的任務清單,學校則依據任務清單對學生參與勞動教育的成效進行評估。
陶淵明《歸園田居》“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說明了勞動的艱苦,把它放在教育中間,就是讓學生體驗的是一種艱辛,但是在艱辛以后仍然熱愛勞動,這是一種精神,一種習慣,一種應有的態度!
學校勞動教育要注重“六要” “三性”
雙榆樹一小校長 丁鳳良
注重“六要” 。一是,勞動教育無論是在哪一種勞動過程中,要處理好三個關系,即: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的關系。二是,勞動教育要有助于學生勞動意識的樹立、勞動技能的培養、勞動觀念的形成、勞動精神的傳承。三是,勞動教育要突出實踐的特點,要親身操作、親身感受、親身經歷、親身體驗。四是,勞動教育要堅持資源整合,尤其在勞動基地建設方面應該主動探索實踐,要讓學生在形成勞動觀念掌握勞動技能的基礎上,有實際場地進行實踐。五是,勞動教育要盡可能讓學生經歷體驗全過程。六是,勞動教育要結合本校實際實施校本化評價,尤其要結合學生年齡特點,結合學生的成長,需要設定針對性的評價標準。
注意“三性”。.一是一致性,學生居家生活、在校學習、社會實踐要統一。二是互補性,學校可以發揮班級作用,家庭可以親子聯動,社會提供勞動實踐資源,營造尊重勞動氛圍,發揮文化引導作用。三是整體性,學校、家庭、社會發揮各自優勢作用,構建整體育人格局,形成系統育人合力。
新時代勞動教育不僅體力“出汗”,大腦也要“出汗”
對外經貿大學附屬中學校長 劉國雄
勞動教育的核心是勞動價值觀。教育的目的是促進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未來教育的基本特征是與勞動教育結合。勞動具有修德、益智、健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勞動教育需要傳承優秀文化,在傳承中創新。耕讀傳家是我們古人推崇的社會風尚。不僅自食其力,而且培養吃苦品格,磨礪心性。新時代需要堅守勞動價值觀。從農業社會 、工業社會到今天的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勞動對象的改變,工具、方式、技術隨之改變,新時代知識型勞動特點,數字勞動技術正在改變人類,不再是簡單的體力勞動,新的勞動形式,促進新的勞動觀念,融合將成為時代特征。需要徹底摒棄學生“四不”(不珍惜、不需要、不想、不會)和學校“兩化”(淡化、弱化)現象。
勞動教育的行動思考
北京小學校長 李明新
勞動教育的行動不是匆忙“勞動”,要防止有勞動沒教育或有教育沒勞動;勞動教育入心的關鍵是體驗勞動之樂。勞動之樂要聚焦:勞動最光榮、最崇高、最偉大、最美麗;勞動教育的推進需要對師長進行勞動價值觀教育。
勞動教育如何在學校落地
北航實驗學校校長 吳鵬程
勞動教育是國民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學生成長的必要途徑,具有樹德、增智、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我校的做法是:1. 融入校園生活。2. 與學科教學有效融合。3.貫穿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4. 線上線下相結合。5. 依托大學資源開展勞動教育。6.大中聯動育人模式下對未來勞動教育進行探索。
從學校到社區,到全員推進,到利用資源優勢,我們對勞動教育開展了一系列實踐與探索,我們希望將來能為學生搭建更廣闊的平臺,進一步挖掘校內外的課程資源,推動勞動教育課程建設和實踐。
學校勞動教育的四條途徑和四個注意
北京市二十一世紀國際學校校長 范勝武
四條途徑:1.在課堂教學中融入勞動教育,如勞動教育專項課程、主題式課程融入勞動教育、學科課程中滲透勞動教育。2.在主題活動中融入勞動教育,如種植類、職業體驗類、研學旅行、志愿者活動、寄宿制生活。3.在班級文化中融入勞動教育。4.在家庭教育中融入勞動教育。
四個注意:勞動教育的核心目標是勞動價值觀的教育。1.注意前瞻性,準備學生二十年后需要的勞動技能。2.注意融合性,勞動教育要和其他教育融合。3.注意適宜性,利用好學校已有的勞動教育資源。4.注意實用性,給學生最需要的勞動生活技能。
構建五育并舉的勞動教育體系
人大附中航天城學校校長 周建華
對于勞動教育,在頂層設計的時候要從“五育并舉”這個角度去考慮。把勞動教育融入德育,以勞樹德;融入智育,以勞增智;融入體育,以勞強體;融入美育,以勞育美。五育并舉的具體實踐策略應該是立德為先、課程為重、生活為源、樹人為本、用好多元評價的尺子。
站位上,仍然是要堅持立德樹人,要為學生的長遠發展奠基。課程上,要注意結構優、體系全、層次要清楚,特別是我們五育并舉在目標、內容、方式、評價方面的融合,這實際上是真功夫、硬功夫、實功夫。課堂上,要注意聽中學(間接經驗)與做中學(直接經驗)的平衡。文化上,崇尚勞動,尊重勞動,自覺勞動。評價上,指向勞動素養的提升。主體上,家庭是基礎,學校為主導,社會為支持。
集群視域下勞動教育
北京市第十八中學校長 管杰要建立家校社的整體格局,抓住關鍵內容,如勞動觀念、勞動的意愿、勞動能力、勞動意志等方面的內容。思考我們現在的主要短板是什么?找到學生愿意參加勞動教育的動因,如班級的歸屬感、教師的激勵、榜樣的感召、父母的體諒、物質激勵等。我們在勞動教育創設過程中的著力點是從意愿、能力、觀念這些方面強化對學生的教育。
勞動教育是學校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北京市第二十中學校長 陳恒華
通過勞動教育,使學生能夠理解和形成馬克思主義勞動觀,牢固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體會勞動創造美好生活,體認勞動不分貴賤,熱愛勞動,尊重普通勞動者,培養勤儉、奮斗、創新、奉獻的勞動精神;具備滿足生存發展需要的基本勞動能力,形成良好勞動習慣,成為新時代學校開展勞動教育的明確目標。對于勞動教育,有三方面的建議:一是當前中學生的課程表已經安排很滿,如何再排進至少每周1課時勞動課,學校面臨著現實的窘境。二是當前開展勞動教育的內容是針對一些青少年出現“不珍惜勞動成果、不想勞動、不會勞動”的現象提出的,這種現象的背后不僅有學校淡化、弱化勞動教育的因素,也有多元分配機制的原因。三是勞動教育的順利開展,需要依靠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學校目前專業化的勞動教育教師還比較少,普通學科教師多數不愿意從事勞動教育,這也制約勞動教育的發展,加快建設一支專業化的勞動教育隊伍是落實《意見》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