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如何拓展社會服務功能?

高職院校社會服務功能的拓展,需要以學校的理念創新、內涵建設和資源整合等作為基礎條件,在辦學實力和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的過程中,不斷通過路徑選擇和模式創新,為社會發展提供多種形式的服務活動。孟慶裕 攝
■中山職業技術學院院長 吳建新
近年來,中山職業技術學院秉持“育人為本、工學結合、創新發展、服務社會”的辦學理念,緊緊圍繞地方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充分發揮學校的人才、技術和資源優勢,全面開展各種社會服務活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創辦社工機構 開展社工服務
彌補傳統社會保障不足
為推動社會服務工作,中山職業技術學院瞄準群眾需求,于2009年發起成立中山市心苑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積極開展社會服務和專業人才培訓工作。
心苑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本著“立足社區、救難解困、助人自助、共建和諧”的服務宗旨,開展來自政府、團體委托的各類社會工作服務及個案咨詢、小組活動和社區活動等,包括為機構、社區、家庭或個人提供權益維護、社會救助、心理輔導、心理矯治等。2010年3月中心承接了第一個項目,在東區花苑社區開展居家養老和弱勢群體綜合服務,社區專項服務深受居民歡迎,直接受益群眾達1.3萬余人次,整體服務效果明顯。社工站通過嘗試“社區骨干帶領社區居民”模式,促進社區居民參與社會服務;探索“社工+義工”聯動模式,帶動公眾踴躍參與志愿服務,通過服務創新,滿足民生基本需求,有效彌補了傳統社會保障的不足。
該中心積極探索了以社工機構為主體、院校專家支持、專業學生實踐的聯動機制,進行專業人才培訓。一方面提供社會工作專業實踐平臺,內化社工專業學生專業素養,為社會提供優秀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另一方面充分利用高職院校的專業師資和專業學生力量,培育專業社工機構,為社會提供優質的專業服務,開展社工崗前培訓、繼續教育和社區培訓等。學院與中山市民政局合作共建了“中山市社會工作人才孵化基地”,充分發揮高職院校在社會工作專業化和職業化方面的作用,為社工專業畢業生開拓就業崗位,為第一線社區工作者進行專業知識培訓。
從中山職業技術學院開展社會服務的實踐來看,高職院校創辦社工機構的做法,增加了教師一線社會工作服務實踐的經驗,有助于提煉本土文化中“助人”的方法和經驗,是對社會工作專業本土化的積極探索,也是對中山市社工機構發展的一種有益嘗試。社會工作的開展和普及既節約了政府經濟成本,又滿足了老年人、弱勢群體的生活需求。這種嘗試開創了一種全新的社工機構發展思路,真正借助各方的凝聚合力,推動了中山市社會工作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