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的成功給他帶來的欣慰、自信自不待言,但是并沒有使他忘乎所以。他說,他的成長離不開組織的培養。從山村到部隊,從業余創作到軍藝深造,最后成為部隊專業創作員,他每前進一步,心中都充滿了感激之情。
還是部隊的恩澤,使他如愿以償地參加了中國國家畫院劉大為工作室人物畫高研班的學習。在一年多的研習中,他有一種脫胎換骨的感覺——傳統與現代在這里交匯、東方與西方在這里相融、創作與寫生在這里并舉、藝術與生活在這里互動。他在“漸修”與“頓悟”中明白了許多藝術的堂奧,進一步逼近了藝術規律和藝術本質,獲得一份清醒的自信。這份清醒,使他更加明確了寫實性繪畫有著光輝的前景。這份自信,使他自身的水墨寫意天賦被喚起、被激發,開始走出屬于自己的面貌和創造。
袁鵬飛是主張寫實主義繪畫的畫家,以水墨人物見長。水墨寫實人物的難點是如何把造型的寫實和筆墨趣味結合起來,因為寫實的造型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筆墨的表現,這是當代寫實主義畫家都必須面對的課題。對西方造型方式的理解和筆墨傳統的深厚功力,使他駕輕就熟地運用一種樸素、濃郁而含有充沛感性的筆墨語言塑造形象,即以豐富的用線、用墨與皴擦相間的水墨樣式建立起人物畫的面貌。西畫的素描造型理念不露痕跡地融入傳統繪畫的筆情墨趣之中,充分強調了寫意人物畫的表現性,將自己的氣質與秉賦在塑造的形象中流露出來,顯示了鮮活的當代性。
在中國國家畫院水墨寫生教學中,袁鵬飛還非常珍惜赴福建惠安、四川彝族、甘南藏族、廣西壯族、云南傣族等地區的深入生活的機會,畫了大量的水墨人物寫生。這些表現少數民族的人物寫生,既是他有感而發、不吐不快的載體,又是他探索水墨語言的試驗田。他以一種現代水墨語言的“修辭”方式,拉近自己與所畫人物的距離。在與所畫人物對話時,他保持了生活的原狀態,找尋的是最能出落人物精神的技法。在姿態的塑造、神情的刻畫、氛圍的營造中,他強調“骨線”的書法用筆與人物形體結構相結合的表現性,突出了線條的節奏與韻律,又在潑墨和線條互為融合的水墨韻味中傳達對人物精神的種種感受。他注重畫面的形制與結構,人物所處的空間也更多地與人物身份、性格聯系在一起,尤其是臉部,是他下大功夫刻畫的地方。顯然,這樣的水墨人物寫生已經不是單純的客觀物象的呈現,而是更接近于表現造型的本質和規律。
袁鵬飛的畫風和他的為人一樣,平易中見淳厚,樸實中寓性靈。平易不是平庸,而是一種平實、自然、樸素、真切的格調。平易不易,平易而淳厚更難。只有賦予筆下形象的是人的本質的更為真實地表達,精于提煉,厚積而薄發,才能做到平易又淳厚。這種洋溢在畫面中的樸素而不做作、親切而不漂浮、自然而充滿生活氣息的感覺,又往往真切地體現著藝術家對生命價值的關懷,伴隨著真、善、美與人性的光彩。這是袁鵬飛水墨人物的突出特色,也是他作品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