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當地時間6月3日,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約翰·羅伯茨來到位于新罕布什爾州的卡迪根山中學,參加了他兒子的中學畢業典禮并致辭。
這個畢業典禮的致辭長度不到15分鐘,字數約1700字不到,不過卻引爆了美國網絡。
在演講中,羅伯茨用了“反相以征”的修辭手法,一改過去畢業演講的俗套,預祝畢業生們在未來遭遇各種坎坷,唯此才能體會其公正、忠誠和良師益友的珍貴。并且他把對兒子的舐犢之情蘊藏在了對整個下一代的期許中:善待周圍哪怕是看起來很卑微的人,到了新校之后可以每周花10分鐘給母校老師寫封信……
今年62歲的羅伯茨可謂晚婚晚育,老來得子。在演講辭的最后他還引用了新任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鮑勃·迪倫的歌詞。不少美國媒體已經注意到,美國的司法界是引用鮑勃·迪倫歌詞最頻繁的一個群體。
他兒子所在的卡迪根山中學(Cardigan Mountain School)是標準的美國“貴族寄宿”學校,建于1945年,學費每年約51000美元。學校有近半數的國際生,所以在演講中,羅伯茨也專門用了西班牙語向在校的墨西哥裔學生特別致辭。
“我希望你們在未來的歲月中,不時遭遇不公對待,這樣才會理解公正的價值所在。愿你們嘗到背叛滋味,這會教你們領悟忠誠之重要。抱歉,我還希望你們時常會有孤獨感,這樣才不會將良朋摯友視為理所當然。”這就是約翰羅伯茨的“毒雞湯”內容之一。
“真心希望這樣的演講能更多一些,把那些不負責任的廉價雞湯都打翻。”看到有網友這樣評論,有人就說,與中國人喜愛“雞湯”相比,美國人更喜愛“毒雞湯”,這反映出中美之間的教育差距,本質上是教育理念的問題,更深層次則涉及到文化的差異。
中美之間的文化差距由來已久。中國傳統文化講究形而上,重理而輕術;西方教育講究形而下,重術而輕理。
這一差異,本質體現在哲學上,例如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哲學中,老莊、孔孟分別將復雜的道理一以貫之,講究的是個人修為下的自我發揮;而西方哲學中,不管是福柯、海德格爾、還是叔本華,都將簡單的道理復雜化、演繹化,操作性較強。
從教育方法來看,中國人的教程,往往重方式方程方法,輕演繹案例;而西方人的教程,則更重演繹案例。
但由畢業致辭是一碗“毒雞湯”的現象,來反映教育差距、甚至文化差距還有所牽強。
約翰羅伯茨的“毒雞湯”實則為一種勵志方法。約翰羅伯茨的演講內容,無論被稱“毒雞湯”或“反雞湯”,其實還是“雞湯”。這種“雞湯”并不是博眼球,而是用一種更吸引人的方式,將真正的“雞湯”送給畢業生。
約翰羅伯茨希望畢業生們接下來幾年里遭遇不公平、背叛、忽視、失敗等等,實則只是以一種更能引起年輕人、畢業生注意的表達方法,希望他們更容易學會或理解公平、忠誠、關切、成功的寶貴。
在中國,“毒雞湯”也深受歡迎。作為一種黑色幽默,它是諷刺文學的大眾版本,中國人常說的“經風雨,見世面”“在大風大浪里成長”“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挫折教育”等,也是這個道理。
隨著現代高速發展,中西教育差距、教育理念、文化差距正在縮小,中西方的勵志方法歸根到底會殊途同歸。從勵志角度來看,“毒雞湯”或許比“雞湯”有價值,更能警醒人們,但是作為勵志方法,中美都有太多好的方法,細究起來,中美之間并未隔山隔水。
附:《我祝你不幸》中英全文:
有人說,雨就像從天而來的五彩紙碎,所以今天上午上天也加入我們,一起慶祝這個美好的畢業典禮。
慶典繼續進行前,畢業生,你們有個重要的任務要執行,因為你們身后有你們的父母和監護人。幾年前,他們開車送你們來到卡迪根,幫助你們安頓下來,轉過身又駛出了大門。這對他們來說是非凡的犧牲。他們沿著淚水之路開車回到一個比此前空曠和孤獨的家。他們這樣做,是因為他們知道這個教育決定是為了你們而作,不是為了他們。
這樣的犧牲和他們所做的其它一切把你們帶到了今天這個節點。 但今天上午不只是為了你們慶祝,也是為了他們,所以請你們站起來轉過身去給他們最熱烈的掌聲。
現在如果有人問我卡迪根的演講如何,我可以說發言被掌聲打斷了。恭喜,2017屆的畢業生。你們已經達到了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你們生命中的一個重要階段已經過去。但我很抱歉地告訴你們,這只是生命中最簡單的階段,書上也是這么說的。你們不僅是卡迪根的學生,也是一個重要國際社區的成員,我覺得這點需要特別指出。
今天在全國各地的大學、高中、中學,都有致詞嘉賓站在不耐煩的畢業生面前。他們幾乎總是說同樣的話。他們會說今天是一場演練:“這是一個開始,而不是結束,你們應該向前看。”我覺得這樣說很貼切,但是,如果你想弄清楚未來要走向何方,了解你的過去并回頭看也很重要。我想如果你回憶在卡迪根的第一個下午,也許會記得你是孤單的。也許你會記得你有點害怕,有點焦慮。再看現在的你,周圍都是被稱為兄弟的朋友們,一起信心滿滿地面對下一階段的教育。
值得思考的是為什么你能有今天的變化?當你這樣做的時候,我想你可能會感恩同學們的支持,不管是在班級、操場或宿舍里。就信心而言,我覺得它的建立不是因為你做每件事都能成功,而是因為你在朋友的幫助下,不怕失敗。如果你失敗了,你站起來再試一次。如果你再失敗,你就再試一次。如果下一次你還失敗了,可能是時候考慮做別的事情了。但你走到今天不僅是因為那些成功,更因為你不怕失敗。
通常致辭嘉賓都會祝你們好運并送上祝福,我不會這樣做,但我會告訴你們為什么。
在接下來數年的時間里,我希望你們被不公平對待,如此一來,你們才知道公平正義的重要。
我希望你們遭遇背叛,你們才會學到忠誠的重要性。
很抱歉這么說,但我希望你們有時感到孤單,這樣才不會把朋友的存在視為理所當然。
我希望你們三不五時就遭遇不幸,如此才能意識到幾率和運氣在人生中扮演的角色,了解到你的成功不完全是你所應得的,而他人的失敗也不是他們所應得的結果。
當你們失敗時,人生三不五時一定會有失敗,我希望你的對手會對你的失敗感到幸災樂禍,讓你們理解運動家精神的重要性。
我希望你們被忽視,如此才會知道聆聽他人的重要性,我還希望你們遭遇足夠的痛苦來學習同理心。
不管有沒有這些“祝福”,我說的事情,未來終究會發生。
至于你們是否能從中獲利,則取決于你們從不幸中獲得某些訊息的能力。
畢業致詞者通常會給學生一些建議。他們會給一些人生建議,也會給一些有用的小竅門。最常給的建議就是“做自己”。給你們這些都穿著同樣畢業袍的人這樣的建議實在有點怪,但你們確實應該做自己。只是你們得了解做自己的意義何在。除非你很完美,否則做自己不代表不改變。在某些狀況來說,你不應該做自己,而是應該變成更好的人。大家要你做自己,是因為希望你們不要變成別人要你們改變的樣子。但除非你們了解自己是誰,或思考過自己是誰,否則無法做自己。
希臘哲人蘇格拉底說過,“未經自省的人生沒有意義。”對某些事情而言,just do it 是不錯的座右銘,但在你想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樣的人生之前,這個座右銘可不咋滴。要過美好生活的一個重要提示就是不要試圖過“那個美好的生活”。最容易失去那些對你來說至關重要的價值觀的方式,坦白地說,就是不要去想它們。
這是深刻的建議,還有一些你到新學校適用的技巧。過去幾年,我對你們之中很多年輕人有了不錯的了解,我知道你們是好小伙。但你們也是有幸的年輕人。如果你來這里時沒有特權,現在也有了,因為你來過了這里。但我的建議是:不要表現出來。
當你到了新學校,走到正在耙葉子、鏟雪或倒垃圾的人身邊,向他們介紹自己。詢問他們的名字,并在在校期間如此稱呼他們。另一個建議:走路時身邊經過不認識的人,微笑,看著他們的眼睛,打招呼。最糟糕的結果是,你會被稱為那個老是笑著打招呼的年輕人,這并不是一個糟糕的開端。過去幾年你們的校園里只有男生,但大多數人即將和女生一起上學。對這些人我沒有任何建議。
我給你們的最后一個建議很簡單,但我認為可能會對你的生活產生很大影響。每周一次,你應該給某人寫個短箋。不是電子郵件,而是寫在紙上的簡短話語,只需要你花10分鐘。問下家里的成年人,讓他們告訴你什么是郵票。你可以把郵票貼在信封上。我重申,10分鐘,每周一次。現在我會幫你。我來口述你應該寫的第一個短箋。它會說:“親愛的(填上卡迪根山中學一位老師的名字)。”接著寫:“我開始在這所新學校上學了。英語課我們正在讀(空白)。足球訓練很辛苦,但我很享受。謝謝您對我的教導。”把它放進信封,貼上郵票然后寄出。這對于那些因為各種原因致力于中學男生教育的人來說意義重大。就像我說的,這只需要你每周10分鐘時間。
到學年結束時,你已經向40人寄出短箋。因為你,有40個人會覺得自己有點特別,他們也會覺得你很特別。沒有其他人會在你在校期間攜帶那樣的紅利。
說了夠多的建議,我想朗讀一些重要的歌詞來結尾。我之前引用了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的話。而這些歌詞來自偉大的美國哲學家鮑勃·迪倫。大約50年前,迪倫想念正在旅途中的兒子,為他作了詞。它列出父母對兒子和女兒的希望。它們也是每個孩子的目標。這些愿望是美好的,永恒的。它們是普世的。它們也是真實的,除了一個給了這首歌曲標題和副歌的愿望。這個愿望是父母的挽歌。這不是一個好愿望。
以下歌詞來自鮑勃·迪倫的《永遠年輕》:
愿上帝庇佑 護你前路
愿你美夢均可成真
愿你與人為善 相互扶持
愿你建成通往群星的天梯
穩妥沿它而上
愿你永遠年輕
愿你成為正直之人
愿你成就真實自我
愿你永遠感知真理
看向身邊無盡光明
愿你勇敢無懼 堅強可靠
愿你永遠年輕 擁有純潔之心
愿你雙手永遠忙碌
愿你腳步永遠輕盈
在變故橫生之時 愿你根基牢靠
愿你心中永遠充滿快樂
愿你的歌聲永遠嘹亮
愿你永遠年輕
謝謝。
(來源:根據三聯生活周刊:《祝你不幸!美國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約翰·羅伯茨參加卡迪根山中學畢業典禮并致辭》《中國青年網《勵志"毒雞湯":中美間差異并沒那么大》綜合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