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謝倩霓
畢業于南京大學,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已出版的主要作品有《夢田》《薄荷香女孩》《你是我的城》等。曾獲中國作協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長篇小說獎、陳伯吹兒童文學獎大獎、冰心兒童圖書獎等獎項。作品被列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向全國青少年推薦的百種優秀圖書書目。
放下焦慮的心,做安靜耐心的家長
文·謝倩霓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被焦慮癥折磨著,我們總覺得時間過得太快,錢賺得太少,信息太多來不及看,步子太慢趕不上即將開出的地鐵;農夫們給各種瓜果蔬菜施用催肥劑、催熟劑、催大劑,只希望眼前馬上就呈現出一派瓜紅果綠、欣欣向榮的豐收景象;養殖場的工人們也不再按常理出牌,他們在飼料里使用各種各樣的添加劑,只盼著豬們、雞們、魚們一夜之間膘肥體壯,可以為他們帶來豐厚的利潤……
作為一個家長,作為對“孩子”這樣一種特殊的生長個體的看護者、照管者,這種全社會的焦慮癥正在越來越嚴重地影響到他們。他們簡直每時每刻都在焦慮:我的孩子為什么還不會走路、還不會說話?我的孩子現在應該提前識字、提前學拼音了,否則我們會輸在起跑線上;我的孩子為什么作文寫得這么差?不行,我得馬上把他送去上作文輔導班;我的孩子學習成績最近退步了,哪里有好的補習班?語數外理化生門門都補上!

于是,我們越來越多地看到了這樣的現象:所有的學前教育機構都被擠爆了門,所有的補習班都像冬天里一把旺得不能再旺的火,所有的家長和孩子都沒有了周末,他們永遠都在上補習班,或者正走在上補習班的路上。所有的花草樹木、日月星辰都寂寞了,再也沒有了一雙雙好奇的眼睛在注視它們的神奇和美麗,在關注它們的生長和變化;所有的蝴蝶和蜻蜓都變得膽大包天了,再也沒有一雙雙突襲的手在跟它們斗智斗勇,想要偷偷地抓住它們……
我們的孩子也是一種像花草樹木一樣的生命個體,他們也一樣需要陽光雨露安靜地照耀和滋養,需要一分一秒、一天一天的時間慢慢地生長。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再怎么焦慮,一朵花開也需要足夠的時間,何況一個孩子的成長!現在,我們餐桌上的豬肉早已沒有了以前的香味,雞肉更是味同嚼蠟。水果和蔬菜顏色嬌艷、個頭巨大,卻寡淡無味,失卻了來自大自然、來自充足的陽光雨露照耀后帶來的本真的清香。在我們千辛萬苦地開著車,跑到偏遠的農家去吃土豬肉、土雞肉和農家菜的同時,我們的家長有沒有想到,自己的孩子也正在被這個惡劣的環境催生?我們的家長有沒有想到,當你在給孩子報這個班、那個班,掏錢給孩子買這個學習光盤、那個學習軟件的時候,你自己正是在充當扼殺孩子自然生長的劊子手?

在孩子剛剛蹣跚學步、牙牙學語,剛剛睜開一雙驚奇的眼睛打量這個世界的時候,我們的家長是不是不要急著把他們關進學前教育班,去看黑板上、電腦里的那些人工模擬物,而是牽著他們的小手,把他們帶到世界上最大、最開放的課堂里去,耐心地陪著他們感受和觸摸身邊的一草一木,陪他們觀看小螞蟻慢慢地爬,蚱蜢快樂地跳,蝴蝶蹁躚地飛;陪他們感受春雨跳進河里濺起的漣漪,夏陽炙烤大地帶來的酷熱,秋風掃過樹林卷起的落葉,雪花覆蓋大地帶來的蒼茫。讓我們的孩子從小就學會感受大自然的呼吸,傾聽大自然的心跳,這樣自然長大的孩子,將會擁有一雙會觀察的明亮的眼睛,一雙會傾聽的靈敏的耳朵,一顆會思考的聰慧的頭腦,還有一顆自由自在的快樂的心。
當我們的孩子走進校門,被學校里各種功課和作業所約束,在周末,在假期,是不是可以不要再把他們捆綁在各種狹小的功課上,不要僅僅讓看得見、摸得著的分數和排名來決定他們的先后和優劣,而是給他們的頭腦松松綁,給他們的心放個假,讓他們跟小伙伴們打鬧游戲,在跟同伴的交往和碰撞中,他們將會自然地學會與人相處的規則,知道好與壞的界限;給他們一些優秀的課外讀物,陪著他們一起感受文字的世界,感受語言的魅力,學會欣賞一個美好故事的開頭和結尾,學會觸摸一篇優秀作品的骨架和血肉。

大量的閱讀不僅可以帶給孩子強大的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掃除他們的學習障礙,更重要的是,它將會給孩子們提供看世界、看人生的多重視角,讓孩子們擁有感受快樂、憂傷、憤怒、悲憫、感恩等各種情感的敏感和能力,讓孩子成為一個內心真正豐富而強大的人。
千萬不要以為讓孩子跟自然游戲、與同伴交往是在浪費時間,千萬不要以為讀課外書是一種可有可無的奢侈。它們一定會決定一個孩子的性格底色和將來一路的人生風景。一個在校成績再優秀的孩子,如果他不會感受大自然的美麗和魅力,不會與人交往,不會掌控自己的情感,也觸摸不到他人的心跳,他很可能會倒在沿路任何一塊小小的絆腳石上。
所以,放下焦慮的心,放下那些看得見、摸得著、近在眼前的東西,將目光放遠點,將心放大點,將腳步放慢點,把我們的孩子當成路邊一棵自然生長的小樹吧,讓它自己慢慢地抓緊大地,吸取營養,讓它自己慢慢地曬著太陽,淋著雨水,讓它以我們肉眼看不見的速度,慢慢地勻速生長。總有一天,你驀然回首,它會給你滿樹繁花。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的一言一行都對孩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這種影響很難通過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改變。因此,搞好家庭教育,就是為孩子未來的人生鋪上明亮的底色。

江亦純 江亦潔
江亦純,現就讀于上海交通大學英語系。性格有時外向有時內向,對人對事都有些慢熱。喜歡看書、看電影、看劇,喜歡露天的音樂節,也喜歡看正式場合的歌劇。
江亦潔,現就讀于復旦大學英語系。有一顆善良、敏感又熱愛生活的心,喜歡吃,喜歡花,喜歡大狗,喜歡晴天。享受獨處,也喜歡朋友的陪伴。
走在心靈成長的路上
文·江亦純
從十八年前降生到現在,我在幸福、迷惘、刺激或平淡中“揮霍”了十八年的歲月,時至今日高考完畢的特殊時刻,總有些許成長的感悟,想要與大家分享。
每個人存活于世都會用自己的標準來約束自己的行為,激勵自己更加努力或是在失敗之時加以自勉。一直以來,我認為自己的標準,就是做任何事都必須對得起自己,對得起自己的決心、自己的努力、自己的良心。
身為當今中國學生中的一員,我們不可避免地在應試教育中摸爬滾打,身心俱疲。如果允許我有一些驕傲與自豪的話,我認為我是一個相當自覺與自制的人。父母與老師等外界因素雖然有一定的影響,但我基本上是以自己的標準為尺度而行事的。如果你做的是虛假的表面文章,這些花下的時間和精力便意義全無。如果你想對得起自己早前立下的決心,對得起自己對未來的規劃和期望,就一定要做對得起自己的事情,認真踏實地走好每一步,不要妄想捷徑,但求尋覓適當的方法。這是在尊重你自己的期望與決心,尊重你那一刻立下雄心壯志的勇敢。

▲江亦純到交大報到
我們在成長的許多關鍵時刻,都會十分緊張和惶恐,雖然問心無愧地付出了長期的努力,卻擔心自己的光明未來命懸一線于僅僅一次抉擇或是一次表現,中考、高考,以及之后的研究生考試、工作面試,等等。緊張和妄圖逃避當是最正常不過的心理狀態。也有很多時候我們面臨的并不是關乎未來、絕頂重要的挑戰,可能是一次樂器考級、一次期末考核、一次公眾場合的演講或是一次關乎榮耀的體育比賽,但我們同樣緊張、忐忑,有時甚至驚慌失措。
我從不自詡是一個沉著冷靜的人,因為我的確害怕失敗,也在意旁人的眼光,因此在成長的種種時刻總會緊張不安。但每當在這樣的時刻,在開考鈴聲響起的前幾秒,在比賽開始的前幾秒,在演講開始的前幾秒,我會在心里默默告訴自己,若要對得起自己之前為此付出的努力和汗水,就必須克服此刻的不安和退縮的念頭,拿出一份自信和從容。如果不能控制好關鍵時刻的心態,讓莫名的緊張抵消之前所有的努力,那才真正是對不起自己的心血。我知道我的眼界尚且窄小,還未深入了解世事真正的險惡與挑戰,但我有這樣的自信,如果一直能在成長路上的每一個挑戰中都以這樣的標準要求自己,即使失敗了也還有重新再來的勇氣。

▲一家人的合影
成長之路是多方面的,我們獲取知識,同樣要完備自己的道德意識和修養。現代社會倡導法治與德治相結合,來創造一個文明有序的環境。我相信我們大多數人都不會觸犯法律的層面,但在生活中微小的方方面面,我一直堅持著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的標準。成長,是要學會在保護自己的前提下自覺地善良。很多時候,我們確實會因為天真甚至善意被他人欺騙和傷害,但我們絕不能因此便以惡意待人。做任何事對得起自己的良心,這是底線。在許多時候,當法律模棱兩可或太過寬泛之時,自己的良心是成長之路上必備的標尺。
最后,我想說,我們就算年輕到可以隨意揮霍青春的激情,也請切記,在成長的路上,一定要對得起自己的生命和時間。我常常感嘆自己如此幸運,可以體驗人生這一趟旅行,也常常瞠目結舌于那些隨意了結生命的怪人。我們沒必要人人輝煌得不可一世,但我欣賞在平淡人生中執著于自己理想的可敬的人們。
不論是幼兒、少年、青年還是老年人,無不走在心靈成長的路上。做任何事都對得起自己的決心、努力和良心,我們才不至于辜負造化的寵愛,去實現每個人獨一無二的生命價值。

閱讀、想象與寫作
文·江亦潔
高考完在復旦參加面試的時候,五個教授里有兩個問了我最滿意自己創作的哪部作品,問我認為什么對寫作或創作最重要,以及對于自己寫作或創作有什么感受。
對于后一個問題我說我個人認為對寫作很重要的是閱讀和想象,另外創作讓人感覺很奇妙,很有成就感。
我是很喜歡看書的,小時候是受媽媽的影響,長大后就是養成的習慣,覺得看書讓人很充實,因為不同國家的不同作者用不同的文字帶你看不同的世界。我看書不喜歡抱有功利的目的,不喜歡硬性規定要寫讀后感,但如果興致一來想要寫也會寫一兩筆,不喜歡賞析,不喜歡分析,卻最喜歡抱著一本書,全憑興致地讀下。

▲江亦潔到復旦報到
讀書對一個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卻不可小覷。我有一個高中同學很喜歡看書,我們常常借給對方自己喜歡的書,還會一起討論為什么《挪威的森林》里渡邊要說“可直子連愛都沒愛過我”,討論大家為什么都很欣賞《月亮與六便士》里的主人公。當在生活里遇到表面很壞、內心卻很善良的人時會很自然而然地想到楊絳在《干校六記》里用的“披著狼皮的羊”;想要表達喜歡的時候也不會只用“我喜歡你”,而會借用村上春樹的“像喜歡春天的熊一樣喜歡你”,或者“喜歡你到森林里所有的老虎都融化成黃油”,于是閱讀中文字的魅力就讓生活一下子變得有趣起來了。而閱讀也能激發一個人創作的欲望,提高一個人的寫作水平。看書的時候,作者的遣詞造句和語言風格一定會或多或少地影響讀者。讀者在被文字感動的同時,也會想著用自己的筆寫下些什么,而在寫作的過程中,看過的書,讀過的句子,會偷偷潛伏在你的語言運用中,你未必察覺得到,但確實存在。
而想象力更是不能缺乏的。想象,還包括天馬行空的聯想。就像楊絳在《記錢鍾書與〈圍城〉》一文里闡述《圍城》里的人物是否是生活中的真實人物的原型,她說里面的一個人物,往往是生活中很多人物拼湊起來的,取一點這個人的脾氣,套一點那個人的性格,組合在一個人身上;情節也多有如此,用豐富的聯想和組合,將生活中的點滴情節和片段鑲嵌到新的故事里,合情合理地運用進去,所以想象虛構出的故事里也因為這些真實的細節的聯想而顯得很真實,以致大家都要追問楊絳,錢鍾書是不是就是《圍城》里的方鴻漸,錢鍾書的父親是不是就是《圍城》里的方遯翁?

▲姐妹倆合影
而我的一篇作品《賭石》也是如此,它是我高中時期的一篇童話,靈感卻是來自小學的時候去云南旅游看到很多賭石店的經歷,而里面另外的一些情節也是取自別的經歷。可見,寫作品、寫故事,既需要生活的一些片段作為靈感,更需要想象和創造力把它們重新組合并加進新構思造出的情節和感情,才能把作品寫得合情合理,有趣、新鮮又不虛假。
至于教授提出的前一個問題,問我最滿意自己的哪部作品,我的回答是其實還沒有最滿意的作品,因為我相信以后的作品應該會更成熟,但目前為止,我最喜歡的是那篇童話《賭石》,因為那是我第一次嘗試用童話的風格寫隨筆,用很有趣的方式來講自己的想法,很新奇,很有成就感。
九月份我就成為大學生了,好奇中還帶著惶恐,完成了高考這個堅定而唯一的目標之后,人生的導航儀就要自己定位了。然而有一點不會變,那就是我應該還會很喜歡讀書,偶爾會用筆寫一寫自己腦袋里蹦出來的想法,把自己的經歷零零散散地記錄下來,或用想象力的網編織一個新的故事。生活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普通人亦有值得記載的不普通的事,小人物也有資格記錄不小的快樂。生命還很長,要努力做一個不庸俗、不膚淺、很有趣、很可愛的人。
摘自@天天出版社
責編:李裕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