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幾年出國留學安全成為熱議話題的背景下,還是有一大撥人對出國讀書前仆后繼。微博上一項關于"國內考研還是國外讀研?"的調查顯示,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八成人更愿意選擇到國外讀研,而投票給國內考研的人只有不到兩成。

01 八成人想要出國讀研,動機是什么?
曾問過幾位和考研死磕的同學,為什么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想要出國讀研?有的人說出國就是鍍金,到國外讀書就有了海歸背景,回來感覺很體面;有人則認為國外學術氛圍更自由···那么在所有的出國理由當中,到底哪項是支撐孩子們不遠萬里出國讀研的主要動力?

調查顯示,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65%的人出國讀研為了增長見識、開拓眼界,25%的人認為國外學術環境更自由,出乎意料的是,僅有6%的人選擇出國讀研是為了逃避國內考研壓力,認為擁有“海歸背景很有面兒”而選擇出國讀研的人僅占到了4%。
02 在三個不同國家讀研的中國留學生的出國體驗
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學生出國留學人數高速上升,自2001年后,自費出國人員更是占到了出國留學人員總人數的90%以上。出國讀書在今天已經不是一件稀奇的事了,那么留學生的出國體驗如何?想象中的留學生活和實際有多少偏差?到往三個不同國家讀書的留學生給出了三種不同的留學體驗。
澳大利亞留學生:我為了逃避考研出國讀研
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我選擇了出國讀研,一是希望開闊自己的眼界,二是為了逃避國內考研的壓力。國內研究生雖然畢業容易,但考試實在太費心。而到國外讀研,就兩個判定標準,一是語言成績達到要求;二是GPA達到學校的要求,也是大家所說的寬進嚴處。在出國之前,很多人對國外生活充滿向往,其實我本人也是如此,的確有很多新鮮感。但有些人覺得,出國之后可能會讓語言水平大幅提高,我覺得這個思想可能會在出國打破。
就我自己的經歷來看,我所在的班級,基本上百分之八十都是中國人,在很多其他場合,比如奢侈品店等,毫不夸張地說,基本都是中國人,要么就是會講會聽普通話的華人。
加拿大留學生:國外研究生偏向于研究
其實在國外,對于很多學習成績中等或中下等的畢業生來說,基本上很少有人會選擇讀研。國外研究生更偏向于研究型,一旦讀研,他們以后多數會從事偏向研究性質的工作,畢業后有的人會繼續讀博士,有的會進研究所,有的留下來當大學教授。而在國內,大部分人讀研究生希望比本科學歷更有優勢,或是在工作中得到提升,一般讀到博士才會更偏向于研究性質。
總體上,相比國內玩命地去考,有時還不一定能考的上,申請在國外讀研還是要相對容易一些。
美國留學生:見識決定命運
出國讀書,不僅帶給我們的是學術知識,還是一段豐富又精彩的人生旅程。其實不管是在紐約芝加哥這種大城市,還是美國式大農村,都可以讓你增長見識。美國式教育喜歡啟發學生自己去發現身邊有趣的事物,很多課程的作業都需要走出課堂,放下課本,去實踐和經歷。 我的專業是藝術管理,我對一門叫博物館教育的課程印象深刻。這門課的特殊性在于,它的授課地點不在學校教室,而是紐約各大博物館。每個星期我都要乘坐公共交通去 MET 或者 MoMA 這樣的博物館,搬著小板凳,和同學們一起圍坐在藝術品前聽教授授課。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這種教育模式帶給學生的不僅僅是知識的收獲,更多的是在經歷激發并鍛煉思辨性思維,發現真正的自己,發現身邊的社會。
03 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留學,不出國和別人的差距會拉大嗎?
這個問題應該因人而異,一般認為個人努力程度和認知水平等因素的影響要遠遠大于外部客觀環境的影響,重要的是保持對知識的好奇并勇于探索。出國讀書到底有哪些利弊,可能不親自體驗真的很難說清,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留學對于一個人獨立能力和視野的提升肯定大有益處。最后落實到最為現實的就業問題上,總體上應該是能力大于學歷的,留學并不能保證回國后就一定能找到更好的工作,不留學也不意味著比別人就落后一步,現在社會信息如此通暢,有經驗的HR通過簡歷、通過交談自然能判斷出你的大概水平,出沒出過國并不是一個嚴格的區分。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暑期福利,考研歷年真題資料免費送(電子版)
暑期已過半
考研復習也進入了白熱化階段
你們復習的怎么樣?真題開始做了嗎?
小編掐指一算,肯定有的童靴連真題資料都還沒找齊,
這不,小編給大家送來了最近精心整理的數學、英語、政治的歷年真題
整理起來簡直不要太困難
我是不是很貼心!
領取方式
關注“考研巴士”微博
轉發置頂活動微博并@三位研友
截圖給小編即可領取真題資料一份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有關考研的事項,歡迎關注公眾微信號和新浪微博:考研巴士(kaoyanbashi),每天都有最新考研資訊、考研干貨為您送上。2018考研交流群:340057431 ,一起尋找研友,讓你的考研之路不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