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中學進駐浙江引爭議 掃描他國名校是否熱衷辦分校
編輯:中國教育品牌網 發布時間:2017/4/6 15:03:55
央廣網北京4月6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道近日,衡水第一中學平湖學校正式揭牌,這標志著有“超級中學”之稱的衡水中學進駐浙江。但是這所“超級中學”進駐浙江開設分校,卻引發了爭議,有人認為是社會和學生的共同選擇,但是也有人質疑是破壞浙江基礎教育的生態。
近日,衡水第一中學平湖學校正式揭牌成立,它是由河北衡水中學、衡水第一中學、嘉興港區管委會、廣州高新集團共同創辦的一所民辦學校。隨著學校規模的不斷擴大,將面向全國招生,發展規模為144個班級、6000名在校學生,將打造一所在長三角地區有影響力的高品質民辦學校。嘉興港區社會發展局教育科科長倪兵介紹,引進這樣一所品牌學校,也是希望優化嘉興港區的教育資源。“引進這樣一所品牌的民辦學校之后,機制更加靈活,肯定可以造福一方百姓,很多孩子不必千里迢迢跑到外面去讀書。”
為了吸引優質生源,衡水第一中學平湖學校推出了豐厚的優秀生獎勵制度:對本校高中畢業后考取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的學生,每人一次性獎勵50萬元。目前,衡水第一中學平湖學校2017學年招生工作已經啟動。
衡水第一中學平湖學校法人代表、執行董事肖家興說:“目前,學校的辦學許可證等基本上都可以了,學校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建之中。”
河北衡水中學以每年百名左右學生考入清華、北大而聞名全國,一個地方引進這樣的教育資源來當地辦學,從辦學角度上來說只要合法合規就無可厚非。但這次衡水第一中學平湖學校的成立,卻引發了社會熱議,爭議點正是外界關于衡水中學精確到分鐘的時間表,準軍事化、標準化的管理。有人認同,覺得是給學生多一種選擇。
但也有不少的質疑聲音,杭州一位校長直接稱這是“浙江素質教育的倒退”。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也認為,如果地方政府給予衡水第一中學平湖學校招生特權,的確有可能影響浙江基礎教育的生態。
素質教育好,還是重分數教育好,在國內一直爭議不斷。以“軍事化”管理出名的衡水中學這個外來和尚能在浙江這塊土地上念好經嗎?在國外,是否也有像衡水中學這樣,以開分校來實現擴張的中學?國外的中學名校是專注于教育還是更關注經營?
美國:只有公立私立之分,沒有分校一說
美國作為一個教育發達的國家,在教育組織的許多方面,都呈現出集團化的特點。除了傳統意義上以單個學校為基本單位的教育組織,還出現了相對于這種單體學校而言的現代教育集團。
據美國紐約華爾街多媒體記者王蒙雨介紹,美國的中學有公立和私立兩種,但都沒有分校這一說法。學校對于學生的教育和自身經營都很重視,公立中學的學費都是免費的,財產稅是提供公立中學長期資金費用的主要來源。所以,名校多處于較為富裕的學區周圍,私立中學的資助通常來源于學生的學費、社會財團、宗教團體和私人捐助。在教育方面,公立和私立中學都提供了大學準備課程,私立學校提供了更加多樣的課外和社區活動;在管理方面,私立中學偏重于私有化的教育制度,更加鼓勵學生發揚獨立自主的精神。公立中學有比較固定的課程設置模式,而私立中學的學生可按照自己的興趣來選課。總而言之,美國的私立和公立中學都很注重教育和經營,但是因為資源配置,私立中學更有優勢。
澳大利亞:越是名校越很少擴建擴招
澳大利亞學校中小學對于教育的要求很高,公立學校與私立學校在澳大利亞的教育體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孩子的擇校問題也一直是家長們高度關心的熱點和焦點。
澳大利亞觀察員胡方表示,越是名校越很少擴招,因為可以申請的名額多了,就顯得不那么金貴了。澳大利亞名校很少有擴建分校這樣的做法,對于一些有著上百年歷史的名校,學生規模往往維持在不到一千人左右的樣子。學校在培養人才方面較注重精英式、小班式的教學,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進入頂級私校,甚至在孩子剛出生的時候就申請排隊,等輪候到時,孩子還要進行面試,最終才能夠確定入讀。但即使是這樣,學校也很少考慮擴建或開分校,因為如果一個學校一開分校,學生相對容易申請了,名校光環反而就黯淡下來。很多學校的校董并不會樂意見到這樣的事情發生。另一方面,即使是同一校名的學校,在運營上也是完全獨立的。比如,澳大利亞悉尼有著名的PLC基督教長老會女子學院,而在遠離悉尼的阿米代爾市同樣有一所PLC基督教長老會女子學院,這兩所學校的確互為姐妹學校,隸屬于一個教會的教育體系,但并不能說其中一所就是另一所的分校。兩校都是獨立運營,而在學校排名方面也是單獨來排,并不存在哪一家是另一家的附屬關系。
德國:資源配置相對均衡,沒有所謂的特別名校,更沒有開分校的需求
德國的中小學教育管理體制就像德國一貫的嚴謹形象,從聯邦政府即國家教育部到各級政府及學校,職能都非常明確。
德國觀察員薛成俊介紹,因法律的強制規定,德國中小學資源配置相對均衡,沒有所謂的特別名校,所以更沒有開分校的需求。德國公立學校采取的是就近入學的原則,學校的民生存在一些細微的差異,但整體教育資源配制和教育質量非常均衡,學校沒有擴招的前提條件,所以一般不存在擇校難的問題,也沒有學區房的概念和困擾。當然,如果不想上公立學校,有條件的家庭也可以去上得到國家認可的私立學校,但是通常收費都比較高昂。以博恩的獨立國際學校為例,每年學費在1萬歐元以上,而普通的公立中小學則完全免費。
德國的小學只有4年,之后按照孩子的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進行分流,分別進入文理中學、實科中學和職業類學習,大致相當于中國的重點中學、普通中學和技校。而如果想上大學的話,通常只有文理中學高中畢業后才有資格。所以,德國人的未來道路在小學四年之后就基本奠定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