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郫都區將打造雙創高地、生態新區。
作為全國首批28個雙創示范基地,菁蓉小鎮成功躋身成都最具活力的創新創業聚集地。
良好的自然生態,奠定了郫都區的生態本底
城西之上,古蜀之源,2300多年的歷史文化沉淀,讓郫縣名揚海內外。
2016年12月,郫縣成功撤縣設區,成都市賦予郫都區新的功能定位——打造“電子信息和雙創基地、國際化都市新區”。
這座創新基因豐富、創業氛圍濃厚的都市新區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在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都市新區這一新背景下,郫都區如何高位起跳,打造雙創高地、生態新區?撤縣設區后,投資郫都區,發展優勢和價值在哪里?華西都市報多方走訪,深度解析郫都。
春風十里,一掃冬日的沉悶,喚醒了沉睡的大地。作為一座被鮮花綠樹簇擁的城市,郫都區地處成都平原腹心,是都江堰自流首灌之區,上風上水,生態優勢得天獨厚。不管是農村,還是在城市,四季鮮花盛開,處處綠茵遍地。良好的自然生態,孕育了區域的天生麗質,奠定了田園城市良好的生態本底。
作為一座被清水浸潤的城市。岷江水在這里如枝丫般散開,形成一道獨特的景觀,少了上游急速奔流的不羈氣勢,卻平添了幾分小橋流水般的婉約和嫵媚,更加清澈秀麗,更加可親可愛。這里的水清澈潔凈,水質優良,成為成都市最重要的飲用水生產與供給基地。
“境內水系縱橫交織。如果要在大成都區域選擇一個最適合居住的地方,我首推郫都區。”在成都市民周先生看來,郫都區位居上風上水之地,地勢平坦,最宜居住,“住在這里,非常安逸。”
如果說先天的資源稟賦給了郫都區一個生態本底,上千年的歷史積淀,又賦予這片土地源源不斷的人文給養。
作為古蜀國的國都,這里有著古蜀帝王杜宇化為杜鵑的傳說。早在4500年前,古蜀便達到了很高的文明程度,作為古蜀之心的郫都區,是當時長江上游古代文明的中心。至今佇立在望叢公園里的望叢祠正是這種厚重文化的一個縮影。作為紀念古蜀國兩位著名君主望帝和叢帝合葬的墓地和祠宇,望叢祠的殿宇陵墓之間,水池環繞,碧波蕩漾,臨水就勢建有“稻蓀樓”,“聽鵑樓”等樓臺亭閣。在巴蜀文化學者譚繼和看來,沉淀千年文化,望叢祠之于郫都區的地位,不亞于浣花溪之于成都。雖然望叢祠不如浣花溪繁華,但其人文價值更加深厚。
2016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公布了“2015年中國人居環境獎”獲獎項目名單,四川省成都市郫縣沱江河綜合整治項目獲得2015年度“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一張嶄新的名片——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更加鮮活地注解了“雙創高地、生態新區”的城市定位。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作為全國人居環境建設領域的最高榮譽,“摘取全國人居大獎,宜居郫都實至名歸。”
3000年前,望帝杜宇在這里教民農桑,開啟川西平原農耕文明之先河;叢帝鱉靈在這里治水興蜀,開創了天府之國千秋偉業。
回望歷史,郫都這座千年古城,始終凝聚著包容創新的精神氣質。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在郫都區得到了一個個現實的佐證和實踐。
作為全國首批28個雙創示范基地,短短一年多時間,菁蓉鎮成功躋身為成都最具活力的創新創業聚集地。昔日的空置樓宇變成了75萬平方米的眾創空間,大數據、無人機、新材料、生物醫療、VR/ AR技術……最具時代性的新興產業在菁蓉鎮風起云涌,創新創業的力量讓這里蝶變新生,作為郫都區改革創新、經濟轉型發展的前沿陣地,這里還將為全國雙創示范探索經驗。
目前,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已確定為四川省的“一號工程”,2017年被成都市確定為全面創新改革“攻堅年”。郫都區《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實施計劃》共分六大部分,共68項,重點結合全國雙創示范基地建設、農村土地改革等具體改革事項,劃分了加快推進、形成經驗、探索創新、深度銜接等工作類別。結合郫都區改革攻堅實際,新增落實了創新軍民融合發展機制、搭建創新創業實驗室設備共享平臺、科技成果“三權改革”和建立綠色低碳、生態保護機制等內容,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推進全面創新改革和創新創業探索。創新基因豐富,創業氛圍深厚,專注創新改革,保持發展定力,郫都區在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成熟經驗基礎上,再一次邁步向改革深水區挺進。
郫都區有關負責人表示,2017年的菁蓉鎮,在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中心的路上,肩負著更為艱巨的使命和任務,比肩武漢光谷,對標美國硅谷,參與國際競爭,瞄準國際國內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爭分奪秒發展大項目、大機構、大企業。
從千年前的敢為天下先,到雙創大潮下的創新創造,雙創的時代基因,正深植這片土地。
3月16日,在成都市郫都區新經濟產業園舉行的一季度項目集中開工儀式上,68個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額達205億元。“此次集中開工的68個項目不僅涉及精密儀器、生物醫藥、大數據、商務服務等新興主導產業,同時涵蓋醫院、道路等民生及社會事業、基礎設施等領域,大多數企業在行業內處于領先地位,具有層次高、效益好、帶動力強的特點。這是郫都區撤縣設區后,項目最多、投資額度最大的一次項目集中開工。郫都區相關負責人表示,郫都區將按照“電子信息和雙創產業基地、國際化都市新區”發展方向,加快推進經濟社會轉型發展,著力培育大數據、高端制造、食品加工、建筑業、都市旅游等“五個千億”產業集群。
目前,成都正在積極推進國家中心城市建設,作為都市新區,未來,地鐵6號線二期直達郫都城區核心,IT大道有軌電車開進德源,未來承載著年輕人的創業夢,直達西部硅谷——菁蓉小鎮,加速融入中心城區,郫都區正在按照更高的標準,高位起跳。
“撤縣設區之后,將在空間上把郫都區納入成都建設國家中心城市主城區范疇。按照成都市委、市政府的規劃,郫都區的發展定位是“電子信息和雙創產業基地、國際化都市新區”。圍繞“建設轉型發展樣板區”目標,堅持以項目為中心組織經濟工作,加快建設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發展保持中高速、產業發展邁向中高端。郫都區正在高起點規劃建設好國際化都市新區,建設產城融合、功能完整、配套完善、環境優美的都市新區。
郫都區,以良好的生態本底為依托,在創新創造釋放的發展潛力下,有著不可預見的投資優勢和置業升值空間。撤縣設區后,隨著國際化、高端化的政策規劃和城市功能的陸續落地,在政策空間、資源潛力、項目支撐疊加效應優勢下,創新創業之城,科技智力之城,宜居宜業之城,一座國家中心城市都市新區冉冉升起。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張想玲
圖片由郫都區委宣傳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