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近日公布新版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以下簡稱新規),新規將從今年9月1日起施行。廣州日報記者了解到,新規最大的亮點之一,在于提出大學生在校期間可以提出“休學創業”。而“休學創業”是否可行也在佛山大學校園中引起熱議,記者從佛山地區高校了解到,此前放棄學業進行創業的現象并不普遍,佛山的大學生們更趨向于“創業學業兩不誤”。調查顯示,高校目前的創業學生中,以“理工男”為主,而互聯網等領域則成為學生創業的最熱門領域。
新規:允許休學創業 創業成果可折算學分
新規最大的亮點,在于要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制度支持。新規鼓勵學生參加創新創業、社會實踐等活動以及發表論文、獲得專利授權等與專業學習、學業要求相關的經歷、成果。這些成果可以折算為學分,計入學業成績。學校將為學生建立創新創業檔案、設置創新創業學分。
同時,規定允許學生可以分階段完成學業,在學校規定的最長學習年限(含休學和保留學籍)內完成學業。學生申請休學或者學校認為應當休學的,經學校批準,可以休學。休學次數和期限由學校規定。
據介紹,高校可以根據情況建立并實行靈活的學習制度。對休學創業的學生,可以單獨規定最長學習年限,并簡化休學批準程序。學生休學期間,學校應為其保留學籍,但不享受在校學習學生待遇。而學生假如出于創業休學,在休學期滿前,只要在學校規定的期限內提出復學申請,復查合格后就可以復學。
記者了解到,對于休學創業的學生,在“轉專業”上還有鼓勵條件。規定稱,這類學生如果因自身情況需要轉專業的,學校應當優先考慮。
佛山:學生更傾向于“學業創業”兩不誤
根據中國科協《“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措施落實情況第三方評估》發布的官方調查數據顯示,在中國高校,74.3%的在校大學生身邊有朋友或同學已經開始創業。由人人網發布的《2015年90后創業報告調查》也顯示,56.3%的90后表示愿意在讀大學期間進行創業嘗試。
在逐年濃厚的創業氛圍下,有多少學生會在上學期間邁出創業這一步呢?廣東省教育廳數據顯示,截至去年7月1日,全省有55所高校出臺了休學創業規定和實施細則,但僅有110名大學生休學創業。
110名是個什么概念?以2014年廣東在校大學生總人數179.41萬人來算,110名休學創業大學生占比僅十萬分之六。
在佛山,記者從東軟學院學工部獲悉,該校截至目前,暫時未有休學創業的案例,而佛科院相關老師也表示,休學創業的學生暫未有專門統計,但從掌握的情況來看,即使有也僅是個例。兩所學校老師均表示,大多數學生還是選擇“創業學業兩不誤”,邊上學邊籌劃自己的創業大計。
掃描:理工男最可能休學創業
隨著休學創業的支持政策出臺,未來有哪些專業的學生,最可能邁出這一步呢?記者從上述的110名休學創業學生中發現,“理工男”占絕大部分。佛科院當時開設的首屆創業板,也將“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和“國際經濟與貿易”作為創業的主要方向,校方解釋,除了結合佛山本地產業的實際情況外,擁有經濟知識的學生創業也更加容易成功。
根據《中國大學生就業創業發展報告》,大學生創業者中,也是以男生、主修經濟學的較多。大學生創業者中男生占59.00%;主修專業比例較高的前三位依次是經濟學(19.70%)、法學(15.43%)和工學(12.17%)。
大學生創業的主要方向是什么?在佛山,有本土的創業孵化機構,對青年創業行業做過分析,發現創業行業集中在批發和零售業、低端制造業、住宿和餐飲等市場門檻較低的行業,合計比例占了七成,而批發和零售業占了青年創業項目的1/4。其中,時下流行的互聯網成了佛山大學生創業的“主菜”。
在畢業后選擇創業的佛科院90后的畢業生莊旭檳,就是一位獸牧專業畢業的“工科男”。莊旭檳之前是一家跨國企業的“藍領”。他辭職后,和校友成立了創業團隊,在朋友圈上以眾籌的方式,在短短半年內賣出700頭豬,并開設了首家的社區實體店,成為校友中以“互聯網+養豬”聞名的“豬肉佬”。而東軟學院的在校學生黃斯沐,創業方向則選擇了外賣APP,瞄準大學城業務打造送餐平臺,承接互聯網外賣企業的送餐服務,一度獲得400萬元的風投。
各方觀點:
學生: 允許休學為創業“松綁” 但不會輕易嘗試
對于此次出臺的新規,有學生認為,允許休學創業,是給大學生在校創業創造了很好的“松綁條件”。“事實證明,只要有好的想法,創業能否成功并不一定和學歷有必然的關系。”佛山大學生周同學稱,在互聯網創業的時代,時間就是金錢,如果有很好的創業點子,但因為創業需要大量的時間,兼顧學業難以做到。“之前很多同學可能會難以下決心,但允許休學后大可放手嘗試。”不過,佛科院也有在校學生認為,休學創業不應該輕易嘗試。“大學不就是要學習專業知識嗎,要是什么都沒學會,就去創業,失敗幾率很大。”大四的鄧同學,目前協助佛科院老師創辦了一家管理咨詢公司,開始自己的“創業生涯”,她認為大學期間更應注重“打基礎”。
持相同觀點的佛山大學生不在少數。佛科院光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去年的畢業生陳培宏,在校期間,發表論文5篇,在競賽中獲國家級獎、省獎8項,主持完成國家級、省級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憑著這些過硬的履歷,他最終也被一家外企錄取。對于未來,手握多項專利的他也有創業的打算。但他覺得,作為一名剛走出校門的本科生,自己創業的機會尚未成熟。“等到以后有好的機會,積累了足夠的管理和企業運作經驗,再考慮創業。”陳培宏說。
在校創業的東軟大學生黃斯沐也坦承,自己不會因為創辦app而荒廢學業,自己更多是用平時閑暇的時間去創業,“只要效率高,學業和創業還是可以兼顧的”。
高校:需要評估休學創業后“復學”難題
記者了解到,學生的顧慮不無道理。常年關注教育產業的麥可思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畢業半年后自主創業的應屆本科畢業生,3年后超過半數退出創業。有數據指出,即使在浙江等創業環境較好的省份,大學生創業成功率也僅為5%。
調研表明,資金早已不是90后創業者的最大難題。《中國大學生就業創業發展報告》顯示,他們面臨的主要困境,被選頻率最高的前三位依次是個人創業經驗不足(18.49%)、團隊合作不好(12.26%)、缺乏充足的創業信息服務(9.18%)。
因此,大多數學生都能夠較為理性地看待“休學創業”這一問題。記者從百度貼吧聯合智聯招聘發布大數據報告《90、95后職場私密調查》了解到,58%的90后都希望未來能夠獨自創業。不過在創業之前,63%的人都選擇去大公司積累經驗和人脈關系,為自己未來的創業成功加大籌碼。
佛山高校也有老師提醒,休學創業申請并不難,但學生需留意,休學后的復學反而是難題。該高校老師表示,休學創業的學生,一旦創業成功,回來的可能性非常小。而回歸校園的學生,也會遇上不少問題。包括休學的大學生放棄幾年大學生活后重新回來,面對的是新同學、新環境,往往很難融入,專業上也難以跟上。
“不過新的規定下,一些休學的大學生,如果創業過程中發現自己對哪方面特別有興趣,再回校復學可以允許轉專業。”該校學工部老師稱,這對于遇到挫折后再積累經驗的學生,其實是一個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