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一年,我們成功承辦了樂義集團投資2.6億元建設的世紀鳳華學校,成功承辦了全國民辦教育聯盟年會,獲得了山東省文明單位等25項濰坊市級以上榮譽稱號,辦學條件和辦學品質得到了進一步提升。”在近日舉行的壽光世紀教育集團慶祝2017年元旦暨體育藝術文化節頒獎晚會上,壽光世紀教育集團總校長張照松的簡短匯報,迎來了在場師生一陣陣熱烈的掌聲。
日前,備受關注的民辦教育促進法修正案經三次修改后終獲通過,并將于今年9月1日起施行。除了分類管理等熱點問題之外,社會各界更加關心的,則是在具體的辦學實踐中,如何真正促進民辦教育的發展。近日,中國教育報記者實地調查采訪了山東省壽光市蓬勃發展的民辦教育,探尋壽光創新模式促進民辦教育發展的“密碼”。
農民為什么愿意投資辦教育?
近年來,壽光市堅持教育均衡發展戰略,義務教育公辦學校城鄉差別逐步減小,質量穩步提升,贏得了老百姓的認可。
壽光是著名的“中國蔬菜之鄉”,發家致富的群眾對教育服務多元化的需求也不斷擴大。壽光在深化教育改革中不斷加大支持引導民辦教育發展力度,2011年至2015年,累計投入經費15.78億元支持民辦教育發展,吸引民間資本投入教育事業。近年來,壽光世紀教育集團等一批民辦學校迅速發展起來,也給民間資本帶來了示范。
“有了錢,還是投資辦教育比較保險、可靠,即使掙不了多少錢,還有固定資產可以保值,再說建學校也是行善積德,造福鄉里。”壽光現代德潤學校校長劉孟之說。
壽光世紀教育集團世紀鳳華學校由樂義集團投資建設,按照省規范化學校標準配備一流的教育教學設施,可同時容納3500名學生就讀,實行小班化教學。
“農民富裕了,最關心的問題就是孩子教育的問題。”壽光市孫集鎮三元朱村黨支部書記、中國冬暖式蔬菜大棚之父王樂義說,“看到大批的農民孩子爭相上世紀學校,這讓我一方面感受到了農民渴望讓孩子享受更加優質的教育,另一方面也看到了民辦教育發展的廣闊前景。我們就投資興辦了鳳華學校,大力發展優質民辦教育。”
目前,壽光全市已有73所民辦教育機構,擁有在校生5.1萬人,已初步形成了公辦教育與民辦教育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一批優質民辦學校還對當地教育改革發展起到了引領作用。
公辦教師“組團助教”意義何在?
師資質量不高、待遇低、缺乏穩定性,一直是困擾民辦學校健康發展的短板。
作為擁有8所學校、4所幼兒園,在校生1萬余人、教職工1600余人,在當地規模最大、最有影響力,引領一方教育風潮的優質民辦學校,壽光世紀教育集團又是怎么發展起來的呢?
張照松認為,民辦學校引入骨干教師,可以起到核心帶動和穩定隊伍的作用。“世紀學校建校時,市政府給了300多名公辦教師名額‘組團助教’,也正是這些優秀的公辦教師,成了學校建設發展‘飽滿的種子’,穩定了人心,帶動了業務,保障了學校的平穩起步和快速發展。”張照松說。
在此基礎上,快速成長起來的世紀學校并沒有就此止步,而是始終把師資培養作為重大課題進行長期研究,不斷深化課程改革,重點培養青年教師。建校短短5年后,該校陸續有兩名教師獲評齊魯名師,4名教師獲評省特級教師,3名不到30歲的青年教師獲評省教學能手,一大批青年教師獲省、市優質課一等獎,還為當地公辦中小學輸送了近10名優秀校長。
這些數字放在任何一所學校,都會被驚為奇跡,但張照松認為,這只是發揮“種子教師”作用,十年“厚積”、數年“薄發”培養青年教師的結果。
2014年開始招生的渤海實驗學校地處瀕臨海濱、較為偏遠的羊口鎮。建校之初,教育部門組織20位優秀教師前來支教助教,政府還給支教教師每月發放2200元補助,有力促進了學校健康發展。
壽光現代德潤學校的建設和發展,也受益于公辦教師的支持。2016年秋季學校第一次開學,除了學校自己招聘的40多名教師,教育部門還組織了10多名優秀公辦教師前來支教助教,以保障高起點的教育教學質量。這對一所新學校尤其是民辦學校的口碑榮譽和長遠發展至關重要。
此外,整個濰坊市也已開始逐步落實非營利性民辦學校教師在養老保險、資格認定、職稱評審、評先選優等方面與公辦學校教師享受同等待遇,在戶籍遷移、住房、子女就學等方面享受與當地同級同類公辦學校教師同等待遇的人才引進政策,為民辦學校健康發展提供保障。
政府如何調動社會力量的辦學積極性?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發展與改革研究所關于壽光民辦教育的調研報告認為:“壽光發展民辦教育的模式,是一條在政府主導下,多種模式調動社會各方力量積極參與民辦教育發展的辦學模式。”壽光又是如何創新民辦教育發展模式,吸引社會力量、民間資本參與發展民辦教育的呢?
“壽光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各類辦學主體通過獨資、合資、合作、股份制等方式舉辦民辦教育,積極探索國有資本、集體資本和非公有資本以多種形式舉辦混合制民辦教育的模式,重點發展非營利性全日制民辦中小學。”壽光市教育局局長李玉明說。在此基礎上,壽光不斷完善非營利性民辦中小學“社會投資建校、政府支持師資、收費保障運轉、部門協調監管、資產學校所有”的民辦教育發展體制。
渤海實驗學校由壽光宏景城鎮建設投資有限公司投資3億多元,在壽光濱海(羊口)經濟開發區建成。這所學校同時也是壽光一中羊口校區,由壽光一中負責管理。該校建成后,使地處偏遠、教育資源相對薄弱的羊口經濟開發區及附近鄉鎮的學生得以就近享受優質教育資源。
壽光還出臺系列支持政策,明確了民辦學校和公辦學校在建設用地、職稱評聘、在職進修、評優樹先、養老醫療保險、住房公積金等方面享受同樣的政策。同時,壽光所有民辦學校均享受市財政生均公用經費補貼,民辦學校在校生與公辦學校學生一樣享受困難生補助和乘車補貼。“除了師資援助,壽光現代德潤學校所在的洛城街道還通過以獎代補和購買服務等方式,每年支持學校500萬元建設發展資金。”劉孟之說。
“通過政策支持、師資助教、名校集團化管理、資金扶持和管理機制創新等舉措,壽光促進了民辦教育的快速健康發展,增加了優質教育資源的多元化供給渠道,滿足了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資源的多元需求。”李玉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