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4年9月,本報視點新聞版就曾刊發記者采寫的《浙師大推行特殊實踐課》報道。12年過去,這堂特殊的生存訓練實踐課,參加的學生人數不斷增長,足跡所至的城市逐漸增加,實踐涉及的“工種”也越來越豐富。這一生存訓練模式,也被不少高校所借鑒,生長出“生存訓練營”“創業生存挑戰”“生存實踐大賽”等多種內容。
記者由這項生存訓練實踐所引發的思考,也在持續進行……如專家所言,這一活動作為學生主體性教育、體驗式教育的創新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以往課堂教學的不足,但不宜將其效果抬得過高,也不應以簡單的維度來評價效果。
今年以來,浙江等省市相繼出臺推進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規定和辦法。培育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需要不斷完善科學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構建“全鏈條”式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包括生存訓練實踐等形式在內,高校、政府和社會之間也應進一步合作聯動,從而形成更有利于大學生成長的“創新創業生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