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中國春節,我和我的寄宿家庭出發來到了法國南部的比利牛斯山脈的St.Lary。
今年的法國冬天不太冷,一路從西部過來,原本應該全都白雪覆蓋的山間村莊并沒有雪,兜兜轉轉來到了山頂,只看到山尖尖上有零星的白。
我們住的是一間給家庭準備的小公寓,進門旁邊是衛生間以及三張并排的床, 家庭里的小孩就睡在這里,往前走是小小但五臟齊全的客廳,沙發晚上可以展開成床,拐角處還有一個很傳統的壁爐,旁邊就是廚房。山頂上一排過去都是這樣的小公寓,能基本滿足普通法國家庭的生活需求。
第二天一早醒過來,迷迷糊糊間已經看見窗外是一片的白。睡在客廳的寄宿媽說是昨晚半夜下的大雪。窗外的霧還很大, 所以我們只能在附近散散步。盡管大霧的天不適合滑雪,仍然有很多人上山,依稀間能看見山上一些游移的黑點,那就是滑雪下坡的人們。
作者:楊筱純
第三天終于迎來了好天氣,昨天的積雪還沒融化,天也晴,這里海拔不算很高,2400米,但太陽還是赤裸裸地照著一片白, 很刺眼,輾轉把所有用具都弄好以后,我們乘坐纜車上了山。
我是中國南方人,這是我第一次滑雪,在前一天的下午蹣跚學了兩個小時以后第一次上了戰場。對于我來說在藍道上滑雪有點困難,第一次在很多次跌跌撞撞,很多次控制不了速度沖上山坡之后又不敢下來的過程中完成了。寄宿家庭里的其他人都是滑雪老手了,在陪我滑了初級的雪道以后就爬上別的地方去玩耍了。
在自己滑了無數次的初級藍道以后,我嘗試跟著別人用吊索滑道上山,但因為腳下的滑雪板控制不好,在上山的路途中我的吊索就脫離了,吊索一脫離整個人就往前摔,半山坡,一個人就這樣跪在那里,一站起來滑雪板就往下滑。這種情況下只能匍匐著前進,找到一塊稍微平坦的地方站起來,然后一點一點滑下去。對于初學者來說,滑坡的過程是痛苦的,特別是很大、看著很陡的坡。我當時感覺挺害怕的,因為我把滑雪杖抽離地面,滑雪板就開始往下滑,在重力加速度的作用下, 速度很快,但因為我技術不好控制不住方向,速度太快腳底像要飄起來了,這種情況只有摔倒才能控制往下滾的趨勢。滑雪鞋的外殼是鐵,包裹住整個小腿,一摔, 就很容易骨折或者扭傷膝蓋。加上滑雪板很長,兩只腳很容易交叉,這樣就沒有辦法站起來了。所以只是一個坡度比較大的山坡,我差不多是用了一個小時才自己磨蹭下去。
當時很大的感受就是,滑雪的時候遇到比自己級別要高的坡段,千萬不要落單。
休息兩天,周四我們又出發了,天氣其實也不好,只是因為周五要回程,所以周四一天要給自己一個完美一點的結局。山上很大風,滑坡的時候地上的雪被風卷起來撲打到臉上針扎一樣疼,風沒有了遮擋在山谷中撲過來,吹得臉通紅,手指和腳趾都是凍僵的狀態。風大的情況下纜車有可能關停,在這種擔心下我們先下了山, 在海拔1700米的地方也有一個滑雪場,這是一個背坡的場,沒有大風。我們決定在這里停下繼續我們的滑雪。這邊沒有風,所以集聚了霧氣,從坡上下來能見度只有10米左右,最后在這霧氣氤氳的小山坡我結束了我的滑雪之旅。

這里順便說說馳名海外的阿爾卑斯山脈,有一段是在法國境內的,通常來說,阿爾卑斯山脈的景色比比利牛斯山脈要好一點,因為海拔高,所以雪也更多,但普遍的費用也更高。對于法國人來說,選擇滑雪的地點首要考慮的是路途的遠近,比如因為我住在西部,離比利牛斯更近;可是假如是巴黎的朋友,通常的選擇就是阿爾卑斯。
總的來說,無論哪里,滑雪總歸是一項很有趣,景色與運動結合的活動,真的感覺自己很幸運,能跟本地的法國人一覽比利牛斯St.Lary的風光!(楊筱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