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維仲夏,日麗風清,2016年6月8日上午,“我們的節日——端午”文化特別活動在伊濱區龐村鎮東龐村小學如火如荼的進行,來自洛陽師范學院第四期國學班的同學為弘揚傳統文化,增添節日氣氛,特別在端午節來臨之際,與東龐村小學的五十多名學生進行了一次別開生面又童趣橫生的文化體驗活動。
洛陽師范學院國學班全稱為洛陽師范學院河洛文化國學研修班,成立于2012年3月,以解讀傳統文化經典、培養學員國學素養、訓練傳統文化技能、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為主要內容。
本次活動以“我們的節日——端午”為主題,整體是一個以端午節為核心的神話故事,孩子隨著故事的進程,以學習端午傳統習俗為線索,自然而然地感悟到了節日文化。活動共分為十個部分,由端午節由來、折疊紙粽、彩繩符咒、歡慶舞蹈、田螺姑娘的秘密、大樹哥哥的賀卡、旱地龍舟賽、聆聽我的聲音、漢服禮儀展示、神奇仙術這十個既獨立又相互關聯的部分組成。
紙粽疊好后,孩子們來到室外早已為他們準備好的彩繩下,進行第三個部分彩繩符咒。
活動來源于端午節貼平安符的習俗,在這里,彩紙上寫的是簡單的國學問題,一部分是之前介紹過的端午小知識,一部分是課本上涉及的古詩詞以及字謎,孩子們需要回答正確后方可收下。從而使孩子們在寓教寓樂的過程中獲得文化的滋養。
當所有符紙解答完后,孩子們的興致頗為高漲,于是在國學班學員的帶領下,大家跳起了歡慶的舞蹈。音樂響起,小朋友們雖然是第一次學習,卻也是有模有樣。大家的掌聲隨著音樂的節奏,整個校園沉浸在歡樂的節日氛圍中。
舞蹈過后,田螺姑娘和大樹哥哥閃亮登場,善良聰慧的田螺姑娘為獎勵大家的聰敏智慧,決定告訴孩子們編織五彩線的秘密方法,活動由此進入到第五部分,根據端午習俗,五彩線古代也叫五彩長命縷,一般由紅、黃、藍、綠、紫五種顏色編制,不僅顏色漂亮,還代表了不同的方位、五行、以及相對應的瑞獸,所以可以給佩戴的人辟邪驅病,帶來好運。
與此同時,在隔壁教室,選擇向大樹哥哥學習制作樹葉賀卡的孩子們也在認真的尋找合適的樹葉,并將它們粘貼到綠色的賀卡上進行裝飾。這個部分來源于端午斗百草的習俗,結合實際情況,學員將古代對仗互報花名的形式進行了演化,鼓勵孩子自己探索,尋找樹葉。一方面,增進對自然的認識,鍛煉動手能力,另一方面,激發孩子的創造力,使孩子們認識到作畫不僅可以用畫筆,而是充滿了更多可能。
圖為孩子把自己折好的紙粽子也粘在了賀卡上,并表達了對父母的祝福,有的孩子固定上了漂亮的花瓣,有的用樹籽來裝飾,心靈手巧的小朋友還用彩色鉛筆配上了簡筆畫。國學班學員表示他們很驚訝于孩子的想象力,也為孩子對父母平凡的祝福不禁感動。
手工制作結束后,孩子們來到戶外,進入了第七個部分——旱地賽龍舟大賽,比賽中每八位同學前后相連模擬龍舟,在間距相同的礦泉水瓶中間來回穿梭,最快到達終點的一組便會獲得比賽勝利。很快,孩子們愛玩的天性就表現了出來,分秒必爭中,學習著相互合作,培養著團隊默契,也在體會著古老龍舟賽的文化精神。
最后,進入到第十部分——神奇仙術,為獎勵大家的努力學習,國學班學員讓孩子把眼睛閉起來,用真實的粽子替換了原來的折紙粽子,孩子們睜開眼后,紛紛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隨著孩子們的歡聲笑語,活動也圓滿的落下了帷幕。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有著豐富多彩的節日習俗和文化,雖然近些年來,傳統節日氛圍相較而言,略為平淡,但我們應該認識到這些節日將會塑造國人的身份認同和相應的文化自信。
國學班同學利用自身所學和文化積淀,在有限的條件下,提煉傳統節日精神,演化習俗表現方式,使之更貼合孩子的心理,在傳奇故事中,讓孩子們體會著傳統節日的魅力和歡樂。
如同國學班王同學所說:“參加國學班最大的收獲是當我們面對國學時,感到不再神秘,而是有了更為理性的態度和獨立的思考,所以我們才會進行這樣的文化創新,相信這種嘗試會有益于國學的傳承。”
現實來說,或許他們的一次活動做不了太多,但無論對大學生還是孩子而言,都是自身對于傳統文化的一種實踐,也都會埋下文化的種子,而這顆種子總有一天會生根發芽,只要我們細心照料,總會成長為參天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