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校迎來開學季,形形色色的培訓班、課外班、興趣班等民辦教育機構的招生報名如火如荼,還有成人自我提升的進修班、英語班等教育培訓宣傳鋪天蓋地。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以及人們消費觀念的不斷改變,教育消費漸漸成為各家庭生活中的一個重要支出內容。
近年來各類民辦教育機構數量呈上升趨勢,但卻缺少監管,導致其魚龍混雜。為了搶占市場,贏得更多生源,各機構間的競爭也變得較為激烈。虛假宣傳、違規招生、違規辦學、亂收費、退費困難、培訓無效……面對一系列的教育消費“陷阱”,您遭遇過嗎?
在3·15來臨之際,云信教育特別推出這期“3·15”教育消費特別維權專題,針對市場中真實發生過的典型案例進行采訪,曝光教育消費中的各種“陷阱”及不誠信的社會現象,同時推出維權熱線,以便幫助消費者們進一步分辨時下教育行業的各種亂象,提高消費者的自我保護意識,維護消費者的正當權益,推進教培市場的正常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