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南京市出臺“創業南京”人才計劃,提出“十三五”期間,重點集聚100名科技頂尖專家、培育200名創新型企業家、引進3000名高層次創業人才、引領20000名青年大學生創業,并相應推出26條系列支持政策,全方位、多層次優化“眾創”政策環境,更好引領創新驅動發展和經濟轉型升級。
四支創業大軍梯次銜接。逐層構建從頂尖專家到“草根”創客的人才金字塔結構,注重把握不同層次人才特質,力求精準對接、分類施策。其中,對到南京創業或開展產業化合作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國內外兩院院士等高端人才,給予最高1000萬元科研成果產業化配套資金、1億元跟進投資、200萬元住房補貼等“重磅”引才政策,瞄準“高精尖缺”,吸引全球產業科技前沿成果落地轉化;對本地成長性較強的創新型企業家,提供三年最高2000萬元貸款貼息、掛牌上市跟蹤輔導和融資費用補貼等培養政策,努力培養一批既領銜科研、也領跑市場的復合型領軍人才;對帶團隊、帶技術、帶項目落戶創業的高層次人才,給予50-150萬元啟動資金、100平方米創業場所、100平方米人才公寓等初創扶持,面向“種子期”人才加大“育苗造林”力度,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引入源頭活水;對大學生創業的優秀項目,給予最高50萬元創業資助、50萬元創業貸款額度及全額貼息、9600元稅費減免等扶持政策,進一步盤活科教資源,打造以大學生為代表的青年“創客”生力軍。
三項制度改革同向發力。在制定實施四個人才專項的同時,緊扣人才項目評審、資金投入和考核督查等關鍵環節,系統推進人才制度改革,提升引才育才的質量和效益。人才項目評審方面,下放部分市級權限,引導各區、園區人才載體立足產業鏈,配置人才鏈,先行對人才項目評估遴選,市級再通盤擇優、跟進扶持。引入技術專家、企業家、風投機構等評審主體,推動市場評價、市場發現、市場配置,提升引才精準度和產業匹配度。人才資金投入方面,拓展以財政性資助為引導的多元化渠道,對社會創投機構投資人才項目的給予補貼獎勵和風險補償,對獲得社會風投的人才項目跟進投資,撬動社會資源投入人才事業;對自主培養“千人計劃”“萬人計劃”的企業,給予100-200萬元項目資助,調動企業引才用才、投資人才的積極性。人才工作考核方面,把“創業南京”人才計劃實施情況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指標體系,賦予“第一資源”第一權重;建立定期監測評估機制,對人才項目實施動態管理,評估優秀的實行“一企一策”跟蹤扶持,不合格的及時清退,提高政策資源投放效率。
九大服務體系保駕護航。圍繞人才創業創新全過程全要素,在政務服務、市場服務、金融支撐、科技服務、創業輔導、首購首用、人力資源、稅收優惠、生活配套等九個方面打出組合拳,進一步完善配套環境,優化創業生態。在政府權力上做“減法”,把人才項目納入商事制度改革先行先試對象,設立“一站式”創業服務平臺,優化政務流程,降低初創成本。在市場配置上做“加法”,鼓勵支持人力資源、科技金融、管理咨詢、知識產權保護交易及眾創空間運營等人才服務業發展,對人才企業購買相關中介服務的,給予資金支持。在資源嫁接上做“乘法”,發揮本地科教優勢和產業集群優勢,積極推動支持高校院所、行業領軍企業對人才企業開放技術服務平臺,對人才購買科技成果和服務的給予補貼;拓展首購首用渠道,推動人才企業同大型國企、行業龍頭、跨國企業對接新產品新技術,加速市場價值轉化,增強自主創新后勁;優化創業輔導品質,定期組織人才赴境外科技創業先進地區考察研修,對接國際前沿產業技術,拓寬全球視野,提升創業質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