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蒙古自治區環境保護廳廳長 王軍樸
我認為目前的環境保護工作還停留在末端治理上。在一些不該引進、不該上的項目已經存在的情況下,環境保護部門再去監管執法,效率不僅低,責任也最大。所以在“十三五”期間,應該將環境保護的理念向決策和規劃方面延伸。這一規劃涉及到頂層設計,不僅要將環境保護的理念納入“十三五”環保規劃,而且要將其納入整個國家的“十三五”經濟發展規劃之中。
內蒙古生態環境比較脆弱,近些年工業發展速度比較快,環保的歷史欠賬較多。其經濟發展和發達地區相比差距很大,環保工作差距則更大。除了認識和管理水平之外,在能力建設方面差距也很大,而且這種差距在一定時期內是不能解決的!笆濉睍r期,應該對民族地區和生態脆弱區的發展有一個明確的定位,配套相應的政策,這樣才能真正改變地方政府的政績觀,才能使各地真正推進生態紅線的劃分工作,更好地保護整個區域的生態環境。
從環保部門的職能定位角度來講,環保部門管了很多不該管的事情。我認為環保部門在“十三五”規劃中應該有更加明確的定位。在新常態下,新法律、新標準對于環境監管部門的挑戰很大。按照環境保護部能力建設要求,目前內蒙古的環境監測和執法人員都非常不足,人員素質也相對較低,加之職能定位不是很準確以及末端監管的工作方式,都給環保部門帶來了很大壓力。所以在明確環保部門工作職責的前提下,要加強人員、裝備等方面的能力建設,并完善機構建設,將環保機構延伸到鄉鎮和園區,完成網格化的管理要求。
全面抓好“十三五”10項重點任務
遼寧省環境保護廳廳長 朱京海
當前,遼寧省主要有6個突出的環境問題:第一是城市霧霾治理,霧霾已經成為重大的民生問題,必須將大氣污染問題解決好。第二是長期積累的城鄉污染,存量污染減排的空間有限。第三是生態水嚴重缺乏問題,河流要提升環境質量難度較大。第四是城市的黑臭水體問題,這是群眾非常關注的環境問題。第五是布局性、結構性的環境風險,環境風險問題對遼寧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問題。第六是環境監管能力跟不上形勢的要求。遼寧在隊伍建設上存在兩個很重要的問題:一方面,環保隊伍的素質不適應當前日益繁重的環保任務的要求;另一方面,我們感覺到,最近幾年環保隊伍的步伐有點亂,有點跟不上時代的節奏,不能總是應付式地開展環保工作。
“十三五”期間,遼寧計劃抓好10項重點任務:一是深化流域和海域的污染治理,全面改善水環境質量;二是全面推進治氣治霾;三是強化土壤污染綜合治理,解決突出的環境污染問題;四是要以環境優化經濟發展,強化治污減排必須從源頭抓起,讓環保參與到經濟發展決策層面,否則,環保工作就始終處在被動的地位,我們將把這項工作作為“十三五”時期的重要工作;五是要全面加強生態保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六是要加強農村環保工作,切實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七是嚴格防范環境風險,維護環境安全;八是強化能力建設,提升監管水平;九是加大環保的科技投入,大力發展環保產業;十是深化改革。
精準發力 形成合力 改善環境質量
黑龍江省環境保護廳廳長 李平
我想結合上午的討論講一下環保工作如何精準發力,如何形成合力。我認為這是擺在我們面前很重要的問題,如果著力點找不好就不能直面矛盾、直面問題,導致很多工作無法取得很好的預期效果。
我認為現在環保工作不能再局限在環保系統里面,而是要以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面對公眾,面對問題,解決問題,這個就是精準發力。
再一個就是要形成合力。環境保護的著力點確定了,就需要一個好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機制。這樣的話,我們就可以上下一致形成合力,形成比較強大的環保力量,很好地利用環境資源。
以環境質量為落腳點,開展環境保護工作,就是基本抓住了環境保護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把改善環境質量放在突出的位置,方向明確、操作性強,具有階段性特征。環保是一個長期的工作目標,需要確定現階段的主要問題,優先解決公眾關心的問題,著力樹立部門威信。
實行目標環境質量管理,可以體現差別化政策。根據環境的敏感性、環境容量和排污強度制定區域性排污政策,避免一刀切的管理模式。要科學進行解析,確定重點,把環境質量改善和污染防治工作系統結合在一起,有利于我們在主要污染源、主要污染指標和重要污染源上下功夫。
處理好總量減排與改善環境質量的關系
江蘇省環境保護廳廳長 陳蒙蒙
參加這個學習班,一是學習了中央對環保工作的最新指示和要求、習總書記的重要批示。二是認識到環保工作的新形勢,要求我們用開放的眼光和視野看待環保現狀,要求我們做好新常態下的環境保護工作。三是對傳統與創新的關系、依法行政與體制改革的關系、中央與地方的關系這“三個關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有兩點很深的感觸:
首先是減排總量和質量的關系。總量減排是改善環境質量的重要手段,但經過“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減排的難度比較大。特別是對于很多減排基數比較小的地區來說,難度就更大。比如重金屬參照約束性指標也設定了目標,但很多地方本身基數就很小,如果再對減排有硬性要求,那么一些電路、機械加工等項目就上不了,否則就是違規。陳部長這次提到總量減排可以有彈性,蘊含了改革的信息,很符合地方的期盼和環保的形勢。
其次是環保系統上下級的信任關系。環保本身面臨很大的壓力,來自社會、企業等各方面,特別是基層環保部門壓力很大,縣級環保局長更換頻率很快。環境保護部這次提到恢復環保系統上下級之間的信任關系,形成環保工作的合力,這樣的思想一定會推動環保工作開展。
抓落實重在夯實基層基礎
浙江省環境保護廳副廳長 盧春中
我想結合浙江省的工作講一講環境保護工作在基層落實的問題。浙江省這幾年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一些成績,這與重視基層基礎、圍繞基層抓改革密不可分。
一是提高縣級黨政領導認識,落實市縣領導責任機制;二是建立完善考核辦法,出臺了浙江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生態責任實績考核辦法,把縣域的水和大氣環境質量改善納入考核內容;三是將考核的結果運用到干部使用、財政轉移支付等方面,每季公開考核結果。
浙江在省級層面制定各項制度的時候,充分考慮縣一級的特點,完善生態環保的各項制度。例如現在正在制定的“十三五”規劃,浙江實行“多規合一”,將生態功能區的規劃和其他規劃都合在一起,便于控制,便于管理。
在審批制度上,將95.5%的建設項目審批權限下放到市、縣,已經取消了兩批審批目錄。在3個市試行部分項目備案制,重視事中事后監管。與省公安、檢察、法院建立聯動、聯席機制,為基層執法提供保障。
浙江現在每個階段都要設計一些載體推進環境質量改善。最近3年我們開展了811生態文明行動、六大重污染行業整治、五水共治等工作,成效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