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細化管理理念起源于西方,主要應用在企業生產、員工培訓等,包含精細化的規劃、精細化的操作、精細化的控制和精細化的分析。精細化管理思想有利于培訓者對培訓目標進行細化、分解, 實現培訓管理的精細化和規范化,明確培訓管理者和參與者的職責、工作流程和質量評價標準。本人在近幾年的北京市高中英語骨干教師培訓的整個過程中——從培訓主題確定到培訓成果呈現,都嘗試運用精細化管理方式,取得了良好效果,較好地達成了培訓目標。
細分主題培訓課程
要滿足骨干學員的專業發展需求,培訓者要跳出粗放、寬泛主題下的專家課程組合式的培訓模式。特別是培訓前要認真了解學員的學習需求,精心設計培訓主題、培訓課程和學習任務。
就學員需要發展的重點主題領域,我們項目組設計了多個課程,聚焦于該主題的不同方面和層面。例如,開班前問卷調查顯示很多學員的教學研究成果是課例或者各個層次的獲獎論文,正式發表的論文不多。為了提升學員的論文寫作能力,項目組設計了貫穿整個培訓過程的研究論文寫作課程:研究主題的確定與研究思路細化、研究數據的分析與利用、英語教學研究論文的寫作、研究論文的呈現與投稿。相關課程由高校教授、學科負責人以及英語學科核心期刊編輯講授,學員在學習、研究過程中能適時地得到相應的支持,知道如何分析和利用研究數據,如何架構不同類型的研究論文,如何依據核心期刊的要求修改、呈現論文。實踐表明,這種細化的研究論文課程,符合學員的學習需求,能幫助他們在學習過程中高質量地生成論文成果。
細化課程安排的內在邏輯
我們培訓課程設計的內在邏輯是: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教學實踐研究與理念提升結合,研究成果與教學實踐結合,旨在提升學員的教學理念、教學研究能力和研究成果提煉能力。
項目組按照培訓主題開發培訓師資,主要包括北京市高校教師和從事英語教學研究的一線特級、高級教師,力爭實現理論和實踐的對接。課程實施思路基本是上午由高校教師或者研究者進行某一主題講座,下午由一線特級、市骨干教師介紹上午主題的研究思路和實踐做法,例如,上午是英語聽力教學理論講座,下午是基于學情的聽力教學設計主題交流。有時下午指導教師分組進行主題研究思路、課例實踐思路指導。此外,學科負責人會提供一些教學案例,并組織學員結合主題介紹相關的教學案例,使學員能夠資源共享,分享智慧,獲得有針對性的建議。教師在豐富的案例中獲得了對主題的深入理解和實踐思路,很好地實現了理論和實踐的對接,把所學轉化為實踐策略。
細化課程管理流程
細化專題講座前、后的溝通與反饋。在專題講座前,學科負責人提前和授課教師溝通課程內容重點和呈現形式以及拓展學習資源的選擇與利用,由授課教師提供講課內容三級提綱概要,讓學員提前了解,并反饋問題,負責人再反饋給授課教師做講座準備。此外,學員會進行講座后班級交流,學科負責人會提前和學員溝通,介紹實踐做法的思路和呈現方式,既確保講座課程重點突出,滿足并引領學員的需求,同時融入相匹配的教學案例,便于學員更好地理解、吸收理論,提升實踐能力。講座后學科負責人會組織學員反思、總結學習收獲,這樣既能為講座教師提供改進課程的反饋建議,也使學員在合作研討、智慧碰撞中更好地吸收所學內容,產生新的智慧火花和實踐思路。
細分學習任務,引領學員進行有效學習。為了使骨干學員在繁忙的工作中能夠抽出時間進行拓展性學習——閱讀主題文獻書籍,學科負責人和授課教師合作列出導讀問題提綱,細化閱讀學習任務,引領學員投入時間進行閱讀。
例如,理論性較強的書籍,采用章節分解閱讀的方法,第一次閱讀第一章,設計細化的閱讀任務,讓學員能夠讀下去,并在閱讀中理解、反思什么是學習,有意義的學習如何發生。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結合的書籍,采用整本書導讀的方式,促成學員在細化的導讀中形成對聽力教學的整體理解。就主題文章閱讀,會提出一些引發學員思考的問題,引導學員對教與學的一些問題進行深入思考。
細化“主題交流對接”的問題,鼓勵學員形成教學主張。為了使骨干學員能夠在和高校教師以及一線特級、高級教師交流互動中,產生更多的思維碰撞,并明確自己的教學主張,每次主題講座交流之后,學科負責人會精心設計“主題交流對接”活動,組織學員進行批判式評價與反思,梳理講座內容、重點及對自己的主要啟發點等,思考如何把主題講座內容對接到自己的教學中,同時學員在合作討論中可以對課程內容提出疑問,促進學員驗證或者提出自己的教學主張。
在討論問題過程中,項目組指導教師鼓勵學員形成自己的教學主張。學科負責人和學員共讀余文森教授的文章《名師的教學主張及其研究》,并引導學員依據學習過程中新的理論和實踐思路,調整、完善自己的教學主張。
細化指導教師職責和合作指導程序。在進行學員教學研究分組指導過程中,項目組細化指導教師的工作職責。例如,在進行分組指導過程中,指導教師要定期相互交流、溝通,并合作進行論文指導,具體形式為:兩個小組整合成一個大組由兩位指導教師合作進行面批指導。部分學員的論文由兩位指導教師合作進行書面反饋,負責該學員的指導教師寫好反饋后發給學科負責人,在相互溝通基礎上,兩位指導教師分別給學員反饋指導建議。這種細化的合作既能為學員提供連貫一致的指導意見,又給學員提供了多樣的視角,促成其愿意投入時間和精力且有能力修改、呈現高質量的研究論文。項目結束時,每位學員都完成了主題教學研究課例和至少一篇主題研究論文。
培訓實效表明,精細化的培訓實踐很好地促成了學員教學研究視角的轉變。多數學員把學生發展作為研究的目標,在研究過程中運用訪談、問卷、課堂觀察等多種方法獲取學生發展的信息,在實踐中加強了學生研究的意識和能力,由“經驗型”轉變為“研究型”教師。他們的研究論文主題多數聚焦于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而不是單純關注教材分析與教學設計。可以看出,精細化的培訓促進了學員教與學態度、行為以及能力的提升。(作者系北京教育學院外語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