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培養新生一代,培養國家事業繼承人的過程,因此教育培養的人才就必須適合社會之需,面向社會,面向市場。
當前,普通高校的傳統教育模式大多數是重理論而輕實踐甚至無實踐,培養的人才的很難適應當前社會的高速發展。著名教育學家呂型偉曾撰文對我國傳統教育進行了回顧與總結:教學內容死板,教學大綱多年不變;單純的知識教育,舊有經驗的復制,忽視實踐,沒有培養學生動手能力;以考試分數評高低;忽視人文教育,沒有進行全面素質教育等。
目前,各大高校通過對我國傳統教育的反思,對新教育模式的不斷摸索,逐步形成不同于傳統教育的教育模式。在對學生進行技能培養的同時,也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采用“七分實踐,三分理論”的教育模式,以學生為中心,因材施教,在社會上掀起一股教育風潮。校企合作模式,就是職業教育中探索出來的一條新道路。 實習實訓是高等學校實踐教學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執行教學計劃和課程大綱的關鍵環 節,是實施專業知識與生產實際相結合的必要教學形式,通過實習實訓,使學生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掌握就業所必需的操作技能和初步的技術經驗,達到高等教育培養目標的要求,提高學生就業能力。
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是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貫穿于國民教育全過程,深入實施素質教育,大力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必然要求。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實踐育人工作。堅持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是黨的教育方針的重要內容。堅持理論學習、創新思維與社會實踐相統一,堅持向實踐學習、向人民群眾學習,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必由之路。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對于不斷增強學生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對于堅定學生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自覺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對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服務于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人力資源強國,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