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級教師霍懋征
記者 張小武
年屆九旬的
無法忘懷的西部
退休后霍懋征曾在1998年的一次報告會上說:“現在,我雖然離開了教學一線,但我的心永遠都不會離開學校,不會離開講臺,不會離開學生,我時刻都在關注著祖國的教育。這些年我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送教上門,到西部貧困山區學校做義務講學; 二是教育科研,推動教育部‘霍懋征教育思想與實踐的研究’課題組的工作;三是指導培訓,對青年教師教育教學工作進行指導。”在這三件事中,她傾注心血最多的是支援西部貧困地區教育事業。退休近10年來,她到過西部地區的很多地方,特別是甘肅天水之行至今都使她無法忘懷。
天水之行是在2002年的一個春天。行前霍懋征做了充分的準備,成立了由她及女兒趙萱等6人組成的團隊,還帶去了關于自己教學經驗的書籍和一些學習用品。在天水市區,看到市里的兩所窗口學校的建設時,她頗感欣慰。然而,在看完市里的學校之后,霍懋征提出要到山里去看看。當她提出這個要求時,所有人都不同意。因為當時她已經81歲了,趙萱還因此和母親鬧了矛盾。
最后,還是霍懋征“征服”了所有人。這天,他們來到了暖河灣小學。這個學校讓霍懋征震驚了:幾根大柱子撐起的危房就是校舍,空落落的操場上沒有一件運動器具,更沒有圖書室。看到這一切,她當時顯得特別難過。
臨走的前一天,在聽完霍懋征長達三個小時的講話后,天水教育局局長哭了。他說:“我們這里的老師有的三年沒有發工資了。教室是危房,老師沒有機會培訓,我50歲了,現在老師教課還像我小
成立專項基金
在1998年第九屆全國政協會議上,霍懋征提出:重視西部教育,加大西部學校建設投資;關心教師培訓,提高教師待遇。她的提案得到了教育部等相關部門的重視。如今西部地區的教育狀況和師資建設已經有了明顯好轉。不僅如此,經過她的多方努力,中央統戰部研究決定,請各民主黨派組織人力去西部“智力”支邊。目前已有許多教師和專家及學者共同參加了這項活動,為發展西部地區的教育事業,提高我國整體教育教學質量做出了貢獻。
近年來,她又走訪了許多省市,接觸到很多貧困地區的校長、老師,了解到他們最需要的是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學經驗。霍懋征決心盡自己力量幫助他們。她已經先后去寧夏、四川、甘肅、廣西等地傳遞信息、送教上門,每到一處講學都受到當地領導及老師、家長、學生們的歡迎和支持。
不僅如此,作為一名老教育工作者,面對貧困地區的教育狀況她備感焦急。除身體力行進行支援外,她還為貧困地區捐贈學習用品。此外,她自己還多方籌集資金,在有關單位的幫助下,成立了“霍懋征專項教育基金”,旨在對西部貧困地區的教師進行獎勵和培訓。她很希望在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下,通過霍懋征教育專項基金,對中國農村的基礎教育做更多的事。
四樂一心度晚年
霍懋征年事已高,但十分健談。問起她的養生之道,她哈哈一笑,隨即告訴記者:“我沒有什么養生之道,如果有,那就是‘四樂’——知足常樂、助人為樂、自得其樂、天倫之樂。”見我不解,她又微笑道:“這‘四樂’的基礎是‘一心’——平常心。2004年溫總理來看我的時候,覺得我住的條件差,當時就要給我換房子,但我說什么都不換。住了幾十年了,有感情了,雖然是個小斗室,但我已經習慣了。”說到這里,她頓了一下,接著又說:“我現在生活很好,雖然兒女都不在身邊,但他們都很孝順,一有時間就來看我。家里有兩個保姆,天天帶著我出去散步。有時間了就看看書,現在很少寫東西了,畢竟年齡大了。其余就是喂喂狗,養養花。”她說這話的時候很開心,像個孩子。當了一輩子的小學老師,和孩子們打了一輩子的交道,這些經歷似乎已經融入了她的生命,在她的言談舉止中留下痕跡。
她的一生正如一位詩人所說,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獻出了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