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課前,每名進入教室的大學生自覺將手機拿出,關機后放進門口的一個專用收納袋,下課后再各自取出。這是河北師范大學近來實施的一項活動:上課時手機收納,人機分離,引導大學生“拒做課堂低頭族”。
網絡方便了人們及時查詢信息、收獲知識,但也產生了不良影響。上課不帶課本必帶充電寶,每隔幾分鐘就刷刷微博、微信、朋友圈,課堂上學生“低頭族”見慣不怪,“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我和你在一起,你卻在低頭看手機”成為真實反映大學課堂上師生間無奈的一句話。“學生玩得開心,卻忽略了老師的感受,也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效果。所以我們意識到,應該改變這一狀況,要引導大學生合理利用網絡,不能在課堂上玩手機,師生共同營造一種良好的課堂氛圍。”河北師大信息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賈連枝對記者說。
因此,在今年年初,該院率先在全校發起了“拒做課堂低頭族””活動,為創建良好學風進行有益嘗試。“我們期待‘將目光從手機上移開,投向老師、投向課本、投向黑板’能夠成為大學生們的自覺行為。”該院給每個班都配置了手機收納袋,每個收納袋共有幾十個小袋子,每個小袋子上標有學生的學號和姓名。按照活動要求,各班學習委員在每節課開始前10分鐘,將手機收納袋懸掛到教室門口附近的指定位置。每位大學生在上課前要將手機關機或靜音放入貼有自己姓名和學號的手機收納袋中,下課后在學習委員的監督下依次取回自己的手機,防止漏拿和錯拿。
在實施手機收納制度后的半年來,該院任課老師普遍反映學生課堂出勤情況與課堂互動效果有了進一步的提升;也有同學表示,手機沒有被收納前,課堂上會不經意間把手機拿出來瞅瞅,幾乎成了一種“生理”習慣,一節課下來課聽得斷斷續續,對老師講的似懂非懂,現在手機被放進“收納袋”,自己逐步擺脫依賴,能夠安心聽課了,聽課效率提高了很多。
“今后我們還將對手機收納制度進一步完善,切實使學生擺脫手機依賴,使大學生逐步提高學習效率和自控能力的同時保障課堂秩序,使學習氛圍更加濃厚,形成良好學風。”賈連枝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