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結束雖然對考生而言意味著狂歡的開始,但是從高度緊張的狀態放松下來卻讓很多考生感覺無所適從,而對于未知高考分數的擔憂也容易讓考生在這段時間產生焦慮。
首都師范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李文道老師在接受光明網采訪時建議考生,在高考結束后可以多和家人一起做些自己感興趣的事,不要因為考慮分數給自己太大壓力,慢慢將自己調試到放松的心理狀態。

狂歡釋放壓力 從享受到空虛焦慮
瘋狂睡覺、上網、打游戲、唱歌,不少考生在高考開始前就已想好狂歡計劃打算犒勞自己,準備好好釋放一下長久以來復習備考積累的壓力。家長也會覺得孩子辛苦這么久終于可以放松一下,往往不會特別約束考生在這段時間的行為,希望能讓孩子好好享受一下。
不過李文道老師卻指出,一開始這種放松的狀態的確會讓考生非常高興和享受,但是時間久了就會感覺到無所適從。究其原因則在于考生之前的中學生活雖然枯燥單調但卻充實有規律,一旦這種生活狀態被打破,雖然在玩樂但其實還是終日無所事事,心理就會感到空虛。
而在這種狂歡的生活中,由于高考的分數和錄取結果仍沒有公布,考生還要擔憂自己的分數是否不夠理想,同時面又未來也會感到迷茫,很多人因此而產生焦慮的心理狀態。李文道老師說這段時間的種種不確定性同樣會給考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讓自己處在一種等待的煎熬中。
家長多些陪伴 幫助調試心理狀態
長久以來,家長都非常重視考生的考前心理,考后狀態卻經常被忽視。但是據法制晚報報道稱,從高考結束到錄取結束這段時間里,60%-70%的考生會產生不同程度的焦慮,近20%的考生會因為過分焦慮而影響了日常生活。考前狀態對考生固然至關重要,但是考后狀態同樣不容忽視。
對于如何幫助考生調節心理狀態,李文道老師也給出了自己的建議,他說考生可以找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去做,比如約上家人朋友出去旅游,讀讀書看看電影,或者一起觀看即將開始的世界杯比賽,找到健康的放松身心之法;另外考生也可以提前了解一下大學生活,為自己做個短期規劃,閱讀書籍學習才藝,讓生活重新充實起來。
最后李文道老師補充道,雖然考生的心理狀態應該引起家長的重視,但是也不必太過緊張,多抽出些時間來陪伴孩子,多和孩子溝通交流,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家庭氛圍,幫助他們順利完成之后的分數查詢、志愿填報和學校錄取等環節,以及更好的實現從高中到大學的過度轉折。(記者張魏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