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青蔥少年到年近花甲,從一頭青絲到兩鬢斑白,一根磨得溜光的扁擔,陪伴鄉村教師周宏軍在大山里默默行走了40年。40年來,周宏軍既是教師,也是挑夫,靠著一根扁擔,為學生挑來學習和生活用品,也挑起了苗山深處孩子們的希望。
周宏軍所在的達佑教學點,在廣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汪洞鄉達佑屯,地處九萬大山腹地,云貴高原邊緣。到這個教學點,需要從融水縣城乘坐4個多小時的班車到達同練鄉,再步行30多公里的山路。那小路對外地人來說,望而生畏,懸崖峭壁間,雜草叢生。夏天毒蛇橫行,稍不留神,就會被驚嚇或咬傷。
1973年,16歲的周宏軍初中畢業,成為達佑教學點的一名民辦教師。那時候的學校,破爛的校舍,課桌高矮長短不一,衣服單薄的孩子們在寒冷中煎熬。
“這一切,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這一切,也堅定了我修繕校舍的決心!敝芎贶娬f。沒有建校的材料,他就帶領鄉親們上山去付木。能扛得動的,他自己去扛,實在扛不動的,他就組織村民、家長一起去抬,同時還動員村民、家長獻料。沒有錢付木工師傅的工錢,他就找父親商量,結果殺掉了家里唯一一頭大豬,結算了工錢。幾經波折,終于建成一座兩層共4個教室的木架結構新校。
大山里艱苦的條件,教師們來一個走一個,學生也從最初的四個年級50多人,減少到20多人。2001年春,最后一個外地教師也調走了。從此,這里就只剩下周宏軍和這些山里的娃們。
“40年來,我常常身兼數職:教師、維修工、挑山工、炊事員。但不管多么辛苦,我的教育夢想從來不曾放棄!敝芎贶娬f。
他白天上課,晚上備課、批改作業,同時還要照顧癱瘓多年、如今已80多歲的老母親,照顧全家的生活,照顧妹妹、妹夫去世后留下的幾個孩子。為了教學點的孩子們,他每個周末都要步行到30多公里外的同練鄉市場挑回學習用品和學生午餐的原料。來回60公里山路,需要走一天。
有一年秋季學期剛開學,周宏軍到鄉中心學校挑課本、辦公用品、自己的口糧,有30多公斤!胺祷氐桨肼窌r,天突然下起大雨,為了不讓學生的課本被雨淋濕,我用唯一一張塑料布把課本嚴嚴實實地包好,而口糧只能用從路邊摘下的幾張大點的樹葉勉強遮一遮!蹦且淮,周宏軍在濕滑的山路上行走,屢次摔倒,爬起來又走。幾十年來,周宏軍已記不得走了多少夜路,摔了多少跤。
。玻埃埃鼓辏菔姓鲑Y在包括融水縣在內的三個貧困縣義務教育段,實施學生免費午餐制度,落在周宏軍肩頭的擔子更重了。每到周末,他就到鄉里挑免費午餐的用品,挑回來后還得當炊事員為孩子們做午餐。
有人曾經替周宏軍算了一下,這40年在大山里來來往往,一共走了7萬多公里。讓周宏軍感到欣慰的是,他所教科目的質量與鄉校一樣好,有4名學生直接考上縣重點中學,人口不到200的達佑屯,已先后走出5名大學生。周宏軍的事跡傳開后,先后有來自北京、廣州、武漢的志愿者來達佑屯授課。這些,讓周宏軍更加執著了自己的教育夢。
“歲月不饒人,50多歲的我有點力不從心。有時累得直不起腰,有時累得吃不下飯。”盡管如此,周宏軍卻不言放棄,他說:“我這個‘扁擔教師’要繼續為山村的孩子們再走下去!”(記者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