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各大高校陸續開學,其中,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向新生發放今年的錄取通知書時附上《致家長的信》,信中建議家長給孩子每月提供600元生活費,最高不超過1000元,引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討論。
記者隨后在南昌各大高校進行了一番走訪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每月生活費的標準較往年相比均有所提高,主要集中在800元-1000元之間。
調查:8成大學生月生活費在800元以上
昨日,記者走訪了南昌多家高校,先后對50名大學生進行了調查。其中,17名同學每月生活費為800元,26名同學每月生活費為1000元,兩者占了86%;僅有3名同學的每月開銷在800元以下。和往年標配800元相比,今年大學生月生活費有所提高。對于一個月600元的“標準”,多數學生都認為不夠用。
在南昌大學前湖校區,記者隨機采訪了幾名家長。“一個月差不多就800到1000的樣子。”不少家長都認為,要保證吃飽穿好的同時還能有點結余。但是也有家長坦言,萬一小孩的錢花光了,他們肯定會再匯給子女的,那個時候每個月的消費應該就至少有1000元了。不過也有家長表示,自己每個月固定給兒子800元生活費。“給得多他們花得多,不是我們出不起錢,而是要讓孩子自己有勤儉節約的意識。”
分析:吃飯比重最大,交往性消費上升
“如果每天都吃食堂的話,一個月吃飯最多也就500塊錢。”南昌大學科技學院的大二女生劉玲說,她一個月的生活費為1000元。除了電話費、上網費、生活用品費等必不可少的費用外,愛美的她為了能多省點錢添置點衣服,只能盡量減少和同學朋友外出“打牙祭”的次數。
此外,多數學生在采訪中均表示每月生活費中吃飯的消費比重最大,一個月消費在500元左右。
不過,記者調查也發現,當前大學生消費行為中,用于學習、購書的發展性消費比重較低,多數學生都表示每月用于學習方面的消費在100元以下,聚餐、戀愛等交往性消費呈上升態勢。
建議:引導學生理性消費,鼓勵節約自立
對此,南昌大學新生輔導員張老師認為,很多大學生都沒有為自己設定一個消費計劃。他建議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盡量做到勤儉節約,而省下一部分錢也應合理規劃、合理消費。家長也應鼓勵孩子在消費面前理性、節制、自立。另外,學校也應加大對學生消費行為的引導力度。通過開設相關班會、講座等方式樹立大學生的正確消費觀念,養成理性消費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