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來自西北工業大學、陜西師范大學、西北大學等40所陜西省內高校的150名大二、大三在校本科生,經過公開報名遴選,走進陜西省政府發改委、國資委、住建廳、統計局、安監局等38個省級政府機關進行為期一個月的見習。
同時,陜西還在西安、銅川兩市開展了大學生假期到政府機關見習試點。到2014年,見習工作還將逐步向市、縣級政府和大型企業拓展。
盛夏清晨,陜西省政府大院里的路面,剛剛灑過水。7月15日,榆林學院大二學生宋星輝,第一次“上班”,“朝陽灑在路面,金燦燦的,心里有點小激動。”
他是政府機關見習大學生之一。
從2012年暑期開始,陜西即啟動并建章立制,每年寒暑假定期組織大學生到省政府機關見習。這是一群充滿好奇的“90后”年輕人,在完全陌生的政府機關崗位,他們演繹出了怎樣的精彩?
顛覆傳統散漫印象
青澀的“準公務員”——任潔這樣對自己定位。
這是一位性格爽朗、快人快語的小姑娘。“父母特別希望我當公務員,但其實我心里很抵觸”,她印象中的機關工作是散漫的“喝茶讀報”,“來這里會瘋掉的。”
在陜西省政府辦公廳綜合三處的辦公室里接受采訪時,任潔頻頻接打電話,言談應對自如,讓人聽不出話筒這頭是一位西安交通大學國際貿易專業本科三年級的“90后”女孩。和其他4名來自不同高校的同學一起,任潔等被分配到辦公廳相關內設機構見習,“有幸”協助省政府領導的工作。
“綜合三處主要辦理農業、水利、民政、扶貧、救災、氣象等方面的文電、會務、督查、調研工作,并負責有關領導的文稿起草和公務活動安排等。在這里,文字能力、人際溝通能力可以得到發揮和鍛煉”,任潔回憶,到辦公室沒兩天,老師就將副省長的發言稿給她修改,“當時第一反應是,我哪干得了啊”,不敢大動,僅僅潤色了文字修辭。“一開始老師沒表態,后來開會時,當眾夸我眼睛‘尖’,我知道這是一種鼓勵。”
“辦公室沒啥大權力,但有無盡的責任。這里的工作節奏遠比想象中的要緊張忙碌,身邊的同事也比想象中的要努力投入,這完全顛覆了我之前對機關工作的許多印象和看法。”任潔說。
政府工作必須接地氣
“我們雖然在省政府部門見習,但其實比基層更基層”,來自西安理工大學自動化專業的大三學生全先周如是說。與任潔不同,他的見習崗位在陜西省信訪局接待二處。
“全校300多人報名,100多人進入面試,最后選拔我們5個人來到省政府”,他從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卻沒想到被分配至信訪部門見習,“我的家在江蘇省贛榆縣農村,也許覺得我會更有基層經驗吧。”
然而,生在農村的他,面對來自基層的上訪群眾,需要學習的,不僅僅是紙面上的政策文件。8月6日,接待室里,面對4位上了年紀的訪民代表,全先周配合在座的處室老師,開始嘗試向他們講解見習期間學到的一些政策法規。但是幾句話下來,就被群眾擋得“啞口無言”,上訪群眾代表反而向他滔滔不絕地講解政策,全先周半天沒能插上一句話,只是默默地聽。
“為什么處室老師接待上訪群眾時,大家有說有笑,能掏心窩子說話?”全先周也在自省,平日交流中,一個現象引起了他的注意:辦公室里的幾位老師,以前都在鄉鎮、縣市經過多年歷練,基層閱歷豐富。“見習時間短,對政策了解得不深不透,是一個原因,但是老百姓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樂,其實我們這些遠離基層的大學生未必懂,不和他們談天交心,上來就講文件,生搬硬套,人家不會買你的賬。要想做好政府工作,必須接地氣。”
采訪過程中記者口干舌燥,宋星輝一次又一次主動起身、端茶倒水。彼此尊重,是一切溝通的前提——社會這本“大書”,見習大學生們翻開了第一頁。
體會學以致用的快樂
暑假來臨,在坐火車回青海西寧老家的路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環境科學專業的大三學生李雅楠接到學院老師的一個電話,“陜西省政府大學生見習開始報名,要不要回來試試?”晚上7點半到家,在征求了家人意見后,他買了當晚9點半的火車票又趕回西安,經過選拔,順利來到陜西省環保廳生態處見習。
在西安市北關十字,他租了一個青年旅舍的床位,“一個套間100多平方米,里面4個臥室,每個臥室6個床位,住著24個人,條件比較艱苦,但是租金便宜。”與政府見習給他帶來的影響相比,這些都不算什么。
“大學的課程,原以為是‘無聊而痛苦的’,但在生態處,我認為無聊的知識,卻派上了大用場。在這里,來自各市縣環保局、監測站的垃圾、污水處理情況匯總到處室,我和同事一起對氨氮含量、化學需氧量等變化情況做出分析,給出解決意見。我終于體會到了學以致用的快樂。”
見習結束后,李雅楠決定報考環境科學專業的研究生,“將來會考慮從事公務員工作,到對口的崗位,只要喜歡。”
工作效率可以再提高
“政府工作確實比較磨人的棱角”,任潔對于“程式化”的工作方式,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工作手段還可以更多樣化,工作效率也可以再提高。”她談到了無紙化辦公問題,“現在網絡這么發達,為什么還要用傳統的手段,一個個地發傳真、打電話?政府文件很多涉及保密內容,但一些非涉密的文件通知,是否可以更多地運用網絡新技術,來提高工作效率?”
全先周也提出了建議,“來自農村的很多群眾不熟悉法律法規,是否可以在信訪局外和接待大廳里,通過LED視頻,形象地講解辦事流程,讓信息更加公開透明化?”
……
尚未走出“象牙塔”的一批“天之驕子”,很多人也許未來并不會從事公務員的工作,但見習的經歷豐富著他們的社會閱歷。更重要的是,讓他們有機會更客觀地去審視政府的工作,更真實地去體察基層百態,也更全面地充實大學生在當今社會中所應扮演的角色。
大家神經都是緊繃的
7月24日,一整天非常忙,接了40多個電話,將他們的問題全部記下來,請示老師后再回電,發了20多份傳真,老師要求每份必須致電確認收到……
7月30日,陪副省長、省政府副秘書長去武功縣慰問,同坐一輛面包車,剛開始有點忐忑,但沒想到一路上大家聊得很開心。唯一不自在的是,活動過程太緊湊,差點兒沒時間上廁所。返回機關,沒來得及吃晚飯,趕寫新聞稿到晚上9點,對門處理公文的老師,餓得不行只能泡方便面。
恰逢汛期,感覺我們就像作戰部隊,每個人的神經都是緊繃的。
耐心學習每個細節
7月16日,和門口保安閑聊,得知處室的老師每天早上7點就趕來單位,安排好工作后再去吃早飯,看來信訪工作無小事。
7月23日,老師給我講解中央關于“三農”問題的文件,說了一個多小時。
7月26日,工作中必須時刻耐心地去傾聽和學習每一個細節,就連手勢都是門很大的學問。今天和上訪群眾交談時,不小心用手指指了下對方,人家責問我,“你指什么指?”差點引起沖突。紙上得來終覺淺,以后伸手時記得用手掌,以示尊敬。
感覺自己像個決策者
7月14日,明天我就可以變成一名“國家公務員”啦,一聽就感覺特洋氣。我一定要在那個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地方好好表現,至少得對得起來回折騰的路費啊,將來寫簡歷的時候,也能拿來“唬人”。
7月22日,今天和處里的老師談起最近的農村連片環境整治工作,我認為無聊的大學知識,第一次派上了大用場。感覺自己就像個決策者,有點經世致用的感覺。
8月9日,從當初想著見習能夠成為我簡歷上最重的一筆實習經歷,到現在我發現得到的遠不止這些,這次經歷讓我重新思考自己今后的發展方向。人生充滿了太多選擇,不要總想這個社會能給你多少,而要想怎么通過自己的努力從中得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