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8月6日報道稱,科學家日前探索到一顆距離地球約57光年的粉色系外星球。“深櫻花顏色”成為該星球最直觀的特點。相較于木星,它不僅色澤更加深沉而豐富,而且體積也大得多,大約是木星的四倍。更為關鍵的是,這顆遠離其橫行的行星將打破現有的巨行星形成理論。
報道稱,這顆被命名為GJ504b的系外行星沿著GJ504恒星軌道運行。事實上,這顆行星與其恒星距離遙遠,大約是木星到太陽距離的9倍。然而,問題由之產生:這顆遠離恒星的巨大行星可能改變氣態巨行星形成的傳統理論模型。
根據核吸積模型和大型行星形成的標準理論模型,行星形成初期處在由碎片和氣體組成的磁盤中,磁盤包裹著新星。一旦小行星碎片累計到足夠的質量,就可以從磁盤中吸引越來越多的氣體,最終變成氣體巨行星。
報道稱,這一模型可以解釋大行星的形成。這些大行星到太陽的距離或大于海王星到太陽的距離,大約是地球到太陽平均距離的30倍,或者是30天文單位。然而,問題在于,這顆行星到恒星的預計距離為43.5天文單位。新澤西的普林斯頓大學哈勃博士后馬科斯 詹森稱,傳統的行星形成的理論模型很難解釋這一現象。這意味著科學家需要謹慎研究新的形成理論,或者重新評估核吸積理論中的一些基本假設。
此外,今年7月,天文學家使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歐洲航天局(ESA)的哈勃太空望遠鏡觀測,首次確定一顆太陽系外行星真正的色彩。該行星HD 189733b為蔚藍色,這可能是由于其大氣層中帶有“玻璃雨”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