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數字閱讀已成為上海市民閱讀的重要途徑,但傳統閱讀并未同比下降。
昨日,上海市新聞出版局發布《上海市民閱讀狀況調查分析報告(2013)》。調查顯示,在上海市民首選的閱讀方式中,“傳統(紙質)閱讀”仍然占有優勢,比“數字閱讀”高出13.85%,但兩者的差距比去年減少。
調查還顯示,在“網絡閱讀”與“傳統(紙質)閱讀”之間的時間分配上,“網絡閱讀<紙質閱讀”(41.10%)與“網絡閱讀>紙質閱讀”(41.06%)基本一樣,且這兩個數據與去年幾乎相同。
大部分每天閱讀半小時
昨日公布的調查,是上海連續第三年就市民閱讀情況進行專題調查并發布權威報告。
據介紹,此次調查的有效樣本量為4569個(調查增加的網絡問卷樣本占9.50%),其中男性樣本占到總樣本的51.26%。
在閱讀時間方面,目前大部分上海市民每天都有閱讀約半小時的習慣。調查顯示,“15-30分鐘”和“0.5-1小時”成為上海市民每天接觸圖書的主要時間段。這兩個時段和“1小時及以上時段”的比例,與去年相比較分別增加5個百分點、7個百分點以及10個百分點。
仍對傳統閱讀喜愛有加
在閱讀方式上,雖然以智能手機、PAD和電紙書為代表的數字閱讀設備大量普及,但目前上海市民仍對“傳統閱讀”喜愛有加。
根據調查,在上海市民首選的閱讀方式中,選擇“傳統(紙質)閱讀”的比“數字閱讀”高出13.85%。
與之相對應,目前不少上海市民一年仍保持閱讀1至3本書。根據調查,對一年閱讀多少本(不包括期刊和教科書)“紙質圖書”這個問題,40.10%的上海市民的回答是“1-3本”,19.30%的上海市民選擇了“4-6本”。
值得注意的是,選擇“一本也沒讀”的上海市民達到9.98%。另外,選擇“7-9本”、“10-12本”、“13-20本”、“20本以上”的比例皆未超過10%。
此外,“基本不閱讀”的人群中,將近一成的比例集中于“16-40歲”的“進城務工人員”、“無業及失業人員”、“商業、服務業人員”、“一般職員/文員/秘書”等。因此,如何進一步提升全社會閱讀氛圍,成為一個新的課題。
普遍選低成本閱讀
在閱讀成本方面,無論是“紙質閱讀”還是“數字閱讀”,目前上海市民普遍選擇了低成本閱讀。
根據調查結果,年購買紙質出版物“51-100元”的受訪者為22.39%,購買“101-200元”的受訪者為17.22%;購買“20元以下”群體則達到16.06%。而去年購書周期為“一年以上或更長”和“從不購買”之和達到14.15%。
在數字閱讀方面,“手機”、“網絡在線閱讀”和“iPad/平板電腦”是上海市民進行數字閱讀時使用最多的載體。其中,去年位居第二的“手機”今年躍為首位,達到38.55%。而“網絡在線閱讀”也有27.45%。兩者這樣高的選擇率,顯然主要在于它們的低閱讀成本。
此外,對數字閱讀,調查還顯示,高達63.01%受訪者選擇“只看免費的”,這一比例排在購買支出選擇的首位。數字閱讀付費用戶不到四成,收費看來仍是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