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愛心企業(yè)京都念慈庵總廠有限公司大力支持下,孝心工程提倡“百善孝為先”,在全社會宣揚“人人都會老,家家要孝老”的良好理念,旨在讓老年人擁有更加快樂、祥和的晚年,形成家庭和睦、代際和順、社會和諧的新風尚。
據悉,“孝心工程”開展兩年來,已覆蓋全國15個省(區(qū))市,共計發(fā)放宣教手冊200萬冊,宣傳畫5萬套,孝心關愛卡30萬張,舉辦專家課堂及社區(qū)活動110場次,共計685.7萬戶老年人家庭直接受益。
今年暑假,北京林業(yè)大學的劉會香和彭林鈺常會陪伴一位老人去看病、買菜。有同學好奇地問老人是不是她們的親人?事實上,她們之前和老人素不相識,在成為“心系老年—孝心工程”的志愿者后,兩人開始自愿承擔起照料老人生活的工作。
兩年惠及近700萬老人
“孝心工程”是“心系老年”系列活動之一。2011年全國婦聯老齡工作協調委員會辦公室、全國老齡委辦公室宣傳部、全國心系系列活動組委會聯合發(fā)起了“心系老年”活動,以老人為主線,以家庭為單位開展系列宣教活動。
“孝心微行動”讓更多老人受益
有關專家表示,在我國人口老齡化日益顯著的今天,“心系老年—孝心工程”通過理念、行動的雙線推進,逐步壯大平臺、不斷創(chuàng)新做法,為我國老齡事業(yè)的社會參與創(chuàng)造一個新的模式。
據了解,孝心工程兩年來發(fā)起了諸多“孝心微行動”。為迎接重陽節(jié),孝心工程在北京舉行了“九九重陽壽星宴會”;在社區(qū)推廣公益歌曲《孝心住我家》等。此外,孝心工程還深入街道社區(qū)發(fā)放宣傳冊、開展流動課堂、家庭親情展演。通過這些“微行動”,孝心工程吸引了更多年輕人和志愿者參與其中,“心系老年—孝心工程”的教育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同時,該工程提倡子女應該通過一些日常的“孝心微行動”,從物質和精神方面滿足父母及老人的需求。例如常回家看看,給父母做頓飯,每周給父母打電話,教父母學上網,為父母拍照……今年以來,“孝心工程”又推出了“青春伴夕陽”志愿者“孝心微行動”。組委會辦公室領導告訴記者,在這一行動中,30所大學的學生用所學專業(yè)和所長開展校園與社區(qū)、敬老院等涉老機構的結對幫扶,讓青年人學會感恩父母、關心老人,用“微行動”踐行孝心倡議。
多方合力搭建孝老平臺
“心系老年—孝心工程”還致力于建立敬老孝老的長期機制和平臺。為此,由全國心系系列活動組委會與中國老齡事業(yè)發(fā)展基金會、中國老年人體育協會等單位主辦,愛心企業(yè)京都念慈庵協辦的“心系老年—孝心工程”2013年度宣教活動于日前啟動。以推動孝老文化為出發(fā)點,以推進敬老微行動為核心,共同構筑孝老平臺。
北京市老齡委常務副主任李建國表示,我國老齡事業(yè)要想得到全面發(fā)展,需要更多像“心系老年—孝心工程”這樣的公益機構搭建平臺,以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模式,集社會各界人士之力,把不定期的敬老公益活動逐漸推動成為常規(guī)、日常的孝老敬老活動,以點帶面,逐步擴大到全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