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高等職業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側記
中國教育品牌網訊 2013年底,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北京工業職業學院將迎來一次大考,屆時,相關部門將對該院高等職業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進行驗收。隨著時間的推移,該院的實驗區建設進行得如何是各方都關注的話題。近日,記者來到了北京工業職業學院,對該院陳建民院長等進行了采訪。
乘教育改革試驗東風,促高職教育健康發展
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所在的石景山區是北京市的發展之星。近年來,該區按照“首都綠色轉型示范區”的發展定位,以建設“經濟發展強勁、創新創意活躍、綠色生態文明、現代和諧宜居的首都新城區”為目標,圍繞打造首都文化娛樂休閑區(CRD),加大了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的力度。石景山區全力推動“大調整、大建設、大發展”,著力推進“一個科技園區、兩個休閑旅游區、三個產業基地、六個商務功能區”12大產業功能區建設,文化創意、商務金融、 高新技術、休閑娛樂、旅游會展等五大新興高端產業發展壯大,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區、國家科技進步示范區、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建設先后落地。該區在積極推進產業結構調整,主導產業正在步入快速發展階段的同時,對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提出新的要求。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在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建設的3年期間,在辦學體制、育人機制、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等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對北京市高職教育的發展起到了較好地示范和引領作用。在石景山區建立“高等職業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對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率先探索實現學校主體、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辦學體制和育人機制的突破,提升服務石景山區社會經濟發展能力有重要意義,對促進石景山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及實現首都休閑娛樂中心區(CRD)的定位有重大價值。
基于此,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開展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的通知》,2010年10月,經國家教育體制改革領導小組批準,石景山區政府和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承擔了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建設項目的子項目-----開展地方政府促進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綜合改革試點,在石景山區建立“高等職業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的建設任務。為期三年的建設任務由此拉開序幕。
加強校地深度合作,積極推進高職綜合改革
一份名為《開展地方政府促進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綜合改革試點方案》顯示,試點建設的內容主要分六個項目,一是創新校企合作體制機制,著力增強合作辦學的活力;二是推進產教融合,助力區域產業結構升級調整;三是深化育人機制改革,著力打造西部地區轉型發展高端技能人才培養基地;四是加強社會服務能力建設,著力構建西部地區企業技術服務與培訓中心;五是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為現役和復轉軍人提供教育培訓;六是完善政策,著力加強職業教育發展的制度保障。
這些建設項目聽起來比較生疏,但陳建民院長用實實在在的事例進行了說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他就舉出了這樣的例子:“石景山區文化產業園搞數字娛樂與動漫,根據這個變化,學院調整了專業設置。比如我們把計算機改造成了動漫藝術設計,和園區的企業一起來辦訂單培養,學生畢業以后就能夠直接去企業工作了。”
該院的相關專業還以企業為依托,依托企業來發展院系的專業,包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通過校企合作,培養更加符合企業需要的技能型應用人才。
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還為產業園區企業員工培訓做了很多工作。陳建民院長介紹:“比如我們京西礦區的很多礦工、包括他們的班組長都需要定期來進行培訓,一個是職業技能的,一個是執行力的培訓,我們叫‘千名班組長培訓工程’,因為我們學校是北京市礦山安全生產培訓基地,依托這個基地開展培訓,目前已經進行到第三期培訓了,效果非常好,得到了企業的高度認可。”
石景山區有一個很大的特點是部隊多,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搞的強軍育才工程也3年多時間了,目前來培訓的軍人越來越多,培訓的質量也越來越高,真正實現了“入伍即入學,在伍有作為,退伍能成才”這個目標。比如搞汽車修理的,回到地方可以拿著證書去就業;搞測量的,可以到建設工地搞放線、搞測繪。按照自助式的培訓要求,該院為軍人們開設了五大類、12小項的培訓項目,充分滿足了他們的實際和特長。不但如此,該院還有一項工作即將啟動,那就是和石景山區民政局合作,為石景山區的復轉軍人進行上崗前、就業前的擇業培訓。
針對石景山區的產業調整,該院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培訓項目。首鋼搬離石景山區后,有些工人在當地分流,該院就針對他們進行短期培訓,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陳建民院長說,“對職業教育來講,除過我們正常的招生,很重要的一項就是社會的服務功能,就是開展針對社會需求的職業技能培訓。在現在的基礎上,我們將通過實驗點的建設形成七個中心,其中很重要的一項是市民終身學習的中心,就是面向人人、面向終身的教育。”不但如此,陳院長還說,“隨著該院的發展,將來可能會有更多的功能,面向普通市民的,讓更多的人學習一技之長,這個是未來發展很重要的一個方向。”
綜合改革成果豐碩,未來需要不斷探索
該院高等職業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目前已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得到了社會各界,尤其是石景山區轄內的相關企業、員工、軍人、師生等一致贊賞,但包括陳建民在內的該院領導班子仍不滿足。他們正在總結經驗,查找問題,希望通過后續的建設,把這個實驗區推向更高的建設水平。
陳建民院長認為,該院在實驗區建設過程中取得的經驗主要有四,一個是促進了校企的深度融合, 實現了校企的共贏;二是學院培養的畢業生更加符合企業的需求;三是讓該院的專業設置和區域經濟的契合度更高了。四是政府的協調至關重要——他稱,學院有些想法,要先得到區政府的支持,然后才和企業談合作。沒有政府的推動,這些事是很難辦到的,尤其是在體制機制上,單純和靠企業和學校,大概很難。他高興地說:“實驗區建設的效果是明顯的,政府加大投入讓我們整體的辦學條件上了一個大臺階,更讓我們在管理體制建設上都有了新的提高。”
不過,陳建民仍覺得實驗區的建設周期有點短,他認為有些實驗要看到效果還得幾年時間。“我們學院在和園區的企業合作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一些制度上、設計上的改革和突破,比如為學生的頂崗實習提供崗位,企業可以享受減稅或者免稅的政策等,但這個涉及的面比較廣,需要多個部門來協調,具體政策還在制定中,還沒有出臺。還有我剛才提到的幾個中心,這些可能要持續多年地進行建設。另外還有體制機制的創新問題,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從階段來講是三年的建設目標,從硬件和環境建設上大概三年“是畫上了一個句號,但后續的建設還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尤其是體制機制方面的。”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