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2012年度我國各類出國留學回國人員總數為27.29萬人,其中回國創業人數比例也有所增加。
筆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回國創業的海歸大體分為以下幾類:技術型人才、資源整合型人才、有創業熱情的新海歸等。
北京匯智真北管理咨詢合伙人陳國平在接受本報采訪時,綜合自身經驗和以往留學人員回國創業的情況,對現在留學人員回國創業的模式做了簡單分類:
1、自主創業:自籌資金、自建團隊、自帶技術。
2、技術加上資本:與國內科技企業合作創業。其中包括與合資公司、合資研發中心合作研發產品,或者在國內為國外企業研發和在國外為國內企業研發等幾種方式。
3、技術加上智力轉移:海歸可以利用自己的海外視角從事中介、資訊、教育、培訓等與海外相關的服務性行業。
針對不同的創業海歸人群,陳國平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對技術型人才而言,回國創業時有幾個不同的選擇。首先,可以選擇專業對口的留創園,會有配套政策和資金支持。其次,還可以選擇像福建“618”創業交流平臺這樣的平臺,將自己的項目懸掛在網上尋找“伯樂”。此外,還可以寫商業計劃書,尋求風險投資公司的青睞。
對資源整合型人才而言,因擁有人脈,自己可以完成從籌備資金到組建技術人員團隊,從科學研發到從中獲益的整個創業鏈條。
對有創業熱情的新海歸而言,因他們剛剛畢業回國,并沒有過硬的技術,創業并不具備太多優勢。相比于直接創業,不如先應聘到類似的大公司學習相關的管理經驗,積累人脈,然后再創業。
對于海歸在創業過程中如何能做得更好,相關專家表示:應深入研究市場,了解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注意知識產權的保護。此外,要了解成立公司時的股權結構,融資時不失主導地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