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大學生畢業了做什么?有人選擇繼續深造有人卻選擇了自主創業,大學生自主創業到底路在何處?誠然,大學生是社會的棟梁之材,有文化有思想,大學生自主創業也將成為大學生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的舞臺。大學生自主創業項目。
1、陳文彬:申請基金開粥店
“我剛從北京加盟店總部學習回來。”電話另一端的陳文彬信心十足,“希望粥店8月10日能夠開張。”
陳文彬是福州大學陽光學院工商管理系2005屆畢業生。7月8日,他成為福州大學陽光學院第一個獲得畢業生創業基金的人。根據他的創業計劃,他將在家鄉泉州開一家加盟特色粥店。最近他都在籌備開店事宜:選址、裝修、職員培訓、申請執照…… 本文由一起去留學編輯整理,轉載自一起去留學http://www.177liuxue.cn/轉載請保留出處。
福州大學陽光學院去年設立了畢業生創業基金,每年從學院學費收入中提取100萬元人民幣,用以鼓勵畢業生自主創業。今年3月,學院出臺基金管理辦法,原則上每年扶持10個創業項目,每個項目最高可獲10萬元創業基金的資助,基金不計取利息,畢業生所借款項4年內還清。在今年畢業的學生中有4人向學院提出申請,只有陳文彬的創業項目通過了審核,獲得3.5萬元的資助。他的創業舉動,成為一同走出校門畢業生的亮點。
2、林思近:5年老板不白當
“我正籌劃在福州成立一家正品折扣連鎖書店,迎接新挑戰!”林思近,這個已在商海奮斗5年的年輕人又有了新的創業目標。
2000年從福建師大畢業后他沒有像大多同學那樣找份穩定的工作進企事業單位。他回到家鄉漳州,與人合伙承包了一家百貨站,開始了自己的創業生涯,老板一當就是5年。“我是個不喜歡太多約束的人,國有企事業單位不適合我。”林思近談起創業的初衷,“而當時家鄉的百貨站正好處在改制期,這給了我自主創業的機遇。”經過痛苦的磨合期,他很快適應了商海的風浪。“跟當時相比,現在信息渠道先進了很多,我的新想法就是從網絡上得到啟發的。”林思近說起自己的新計劃很有信心,“而且社會對自主創業的關注扶持度也在提高。我已申請了一項創業基金。”
3、張偉武:創業要揚長避短
2004年從廈大計算機本科畢業的張偉武成為該系第一個自主創業的畢業生。
張偉武,男,22歲,蘭州人,2000年考入廈大計算機系,2004年4月,他在廈門獨資創辦了國內第一家為it市場專營提供軟件服務的公司——銳業軟服。此后不久,他聘任德國商會首席信息長官紹英先生,前往北京開設國際業務分理機構。目前,銳業軟服已經成功與德國幾家大軟件公司達成了合作協議,運營狀況順利。
張偉武早在上大一、大二時就小試過創業,那時成立的是一家設計工作室,專門做委托設計出版物。但是從大二那年起,他才真正有了創業的念頭,不過由于資金不足等原因,一直等到大四,他才注冊成立自己的公司。他認為真正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在很多人眼里,要進行一番創業,非得具備一定的條件才行。但張偉武覺得各行各業所需要的素質都不一樣,“創業者要揚長避短,善于利用資源,做自己條件適合的行業。”
在珠海市前山明珠南路有一個襪子店。這個店只有10平方米,小小的面積,賣的是小小的襪子,而且不是尋常的襪子,是市面上不很常見的品種五趾襪。就是這樣的一個小店,賣這樣薄利的一個冷門商品,每個月帶給店主的收益卻超過萬元,以致讓周圍很多精明的商人都大跌眼鏡,感到不可思議。
這個店的名字就叫“碧玉五趾襪子專賣店”。店主譚碧輝,原來是江西萍鄉到珠海的一個打工妹。譚碧輝在珠海打了幾年工,攢了一點錢,就想自己做生意。但是,做什么生意她卻拿不定主意,問周圍的朋友,也沒有一個人拿得出一個準主意。在這種情況下,譚碧輝只好自己想辦法。最后她看中了襪子專賣店,并且將目標瞄準了那種能將腳趾頭分隔開來的五趾襪。這種襪子有一個好處,就是因為將腳趾分隔,使人不容易漚腳,犯腳氣。廣東那個地方溫暖潮濕,患腳氣病的人很多,這是一種迎合市場需要的產品,卻因為不夠時尚,同時沒有人肯下力氣去推廣,以致在偌大的珠海想找一雙五趾襪簡直比登天還難。譚碧輝就看準了這樣一個機會。
譚碧輝的決定遭到了朋友們幾乎一致的反對,他們的理由是:第一,從未聽說過有什么襪子專營店;第二,像襪子這樣一種薄利小商品,得賣多少雙,才能將店錢賺回來?但是譚碧輝打定了主意,不為所動。她的店很快開張了,第一次就從浙江義烏進了1萬雙五趾襪,每雙的進價在5-10元,這批貨加上租賃店鋪和裝修的花費,不但用光了她所有的積蓄,還負了一部分外債。然而,一開始生意卻十分不景氣,有些冷言冷語開始在譚碧輝耳邊繞來繞去,什么“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之類,但譚碧輝堅持了下來。到第二個月,她就開始贏利,贏利雖然不多,只有區區1500多元,然而卻展現出了一個好兆頭。此后的經營雖然不時仍舊會有些磕絆,但總的來說比較順利。現在譚碧輝賣五趾襪,每個月可以穩定獲得上萬元的收入。對一個小本起家的創業者來說,這就是一筆了不得的收入了。非但如此,現在譚碧輝的五趾襪已經進入了細節經營的境界,冬夏天有冬夏天的襪子,春秋季有春秋季的襪子,質地、款式各有不同,深受消費者的歡迎。
類似譚碧輝這樣的案例并非一個偶發的案例,而是正在形成一種現象。《科學投資》曾經報道過杭州下崗工人余根川創辦的花嫁喜鋪,就是*經營結婚專用的喜糖,憑著幾千塊起家,不但擺脫了自身的生存困境,而且打出了一個新的天地。據《科學投資》了解,目前余根川僅手下雇傭員工就達100多人,下崗工人余根川經過幾年的打拼已經成為一個真正的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