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情感教育不僅能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而且對其能力和素質的培養也是有益的。
首先,師生必須建立一種穩的和諧的“情感場”。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為此,教師必須樹立威信,真正做到“學為人師,行為人范”。要在學生中樹立威信,教師必須尊重、愛護、體貼學生,能夠嚴以律己、以身作則、為人正直、誠實守信用和一顆樂于奉獻的精神。由于受到學生的尊敬、愛戴與欽佩,學生將確信其教導的真實性和正確性。對于所傳授的知識、認真領會;對于其諄諄教導,言聽計從,師生的感情在教與學的過程中產生共鳴。此時,教師的贊揚會引起學生的內心愉快和深深的滿足。教師的忠告和批評會激起學生改正錯誤的決心和信心,使他們真正感覺到老師不是有意刁難,而是一種善意的批評和忠告。(批評要適度,忠告有分寸)
其次,在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基礎上,課堂教學要充分發揮“情感場”的作用。正如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所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試想:沒有生氣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沒有興奮的情緒怎么能激勵人?沒有清醒理智的人怎么能喚醒沉睡的人呢?陶醉觀眾首先得陶醉自己。學生的思維一旦和你協調,那么你講上一句,他并知下一句。
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有喜、怒、哀、樂,同樣,教師也會有順心的時候和不順心的時候,此時,教師必須將自己的煩惱留在教室門外,有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因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影響學生的情緒、情感的產生。面帶微笑的教師在站上講臺的那一瞬間,這種和藹可親的教態便可將部分精力尚未完全集中同學拉回到課堂中。這樣的課堂未成曲調先有情,師生已經有了心靈溝通,復習舊課,導入新課便是順理成章的事。例如:我們班上有一位同學的父母離婚,學生受家庭環境的影響,精力不能集中,課堂上老師對她的一個微笑便可以化去她心靈的傷痛,用這顆愛心去鼓舞她。可想而知;情感(非智力因素)對教學有多大的作用。
課堂上難免有許多疑慮和困惑,這些難理解的概念、復雜的公式、抽象的符號、以及難懂的邏輯推理。教師除了以口、手、耳、目來相傳、示范、模仿來傳遞信息;還須根據學生在認知過程中的困難,審時度勢、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充分發揮自己擁有的教學藝術,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為此在課堂教學教學中,教師的情感必須有感染力。要具有感染力,教師必須對學生有真摯無私的神圣之愛。正如有一位學者所指的:從血管里流出來的是血,從泉眼里流出來的是水,從一位充滿愛心的教師的教學里,涌出來的是一股股極大的感染力。此外,教師必需熱愛自己所教的學科。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學生對知識的興趣的第一源泉、第一顆火星,就在于教師上課時所講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實所抱的態度。最后,教師只有對教育事業有著執著追求,才會全身心地投入,而并不是僅僅當作職業來從事。此時此刻,學生感覺到學習不是外部強加的,而是自己選擇的結果,他(她)們就會樂意地多參與課堂教學中去。例如:我在教數學歸納法時,同學們對數學歸納法的定義很難理解。于是,我講了一個春節放鞭炮的例子。假設鞭炮無限長,點燃第一個炮竹響過,接下來炮竹便一接一個響起來。通過實例增加同學們學習的趣味性。在鞭炮聲中,教師和學生的情趕拉得更緊。課后通過對學生作業的批改和測試,學生對數學歸納法的掌握程度是令人滿意的!
在課下,一般說來,如果學生把數學學習取得的成功歸功于內部因素,則會使他們感到興奮、自豪、和充滿信心。這些情緒反應將促使他們作出更大的努力,增強學習的動力。正是這種情感,學生才會有持之以恒的學習勁頭。每當他們遇到困難時,正是這種情感在支撐著他們。據參考消息報道:世界上許多杰出的科學工作者都承認情感對他們的事業有很大的幫助。因而,情感對學生今日的學習乃至明日的輝煌都將有重大作用。
因此,真正的情感教育會使學生在學習遇到困難的逆境中揚帆,而不是傷痕累累。
如何提高農村初中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數學,作為理科學科中的母學科。該學科學得如何對學生學習理科中的其他學科如:物理、化學,在初中教學階段起到了強大的牽引作用。所以作為初中生來說,學好數學這門學科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我在教學中發現學生學習數學的問題就出現在應用題的解答上,在每次考試中失分最多的就是應用題。很多學生怕見到應用題,不管應用題難度的大小,遇見應用題就產生畏懼感。那么如何在教學中來提高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 在思想讓學生克服畏難情緒
應用題也就是常說的數學閱讀題,關鍵是要多讀,讀書百遍,其意自顯。首先給學生鼓足勇氣見到應用題不要怕,讀上幾遍后,再分析題目中的已知條件,未知條件,因為題目涉及內容都是我們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我們要把這些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去解答,讓學生把自己投入其中,讓他們在解決問題時設身自己于情景之中。讓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從簡單的實際問題入手,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擺脫害怕應用題的陰影,從而喜歡上數學應用題。
二、 教會學生解答應用題的方法 讓學生迎難而上
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題的種類不多,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對應用題進行分類教學,從每一種類入手教會學生解答應用題的方法。在教學中我將應用題的教學分為:和差倍分問題,行程問題,工程問題,形積問題,銷售問題,數字問題,濃度問題,勞力調配問題,栽樹問題,時鐘問題,比例問題,平均數問題,年齡問題共十三個種類。不同種類的應用題有不同的數量關系和等量關系。如:行程問題:路程=速度x時間;工程問題:工程量=工作效率x工作時間;銷售問題:利潤=售價—進價,利潤率=利潤/進價;濃度問題:濃度=溶質/溶液,溶液=溶質 溶劑;形積問題:物體的形狀不管發生怎樣的變化,但物體的面積或體積不變;年齡問題:兩人的年齡不管發生怎樣的變化而兩人的年齡差不變。同種類的題又有不同的類型,如:行程問題分為:相遇問題,追及問題(包括同地不同時,同時不同地),環行問題(包括背向而行,同向而行),航行問題(航海:順水速度=靜水速度 水速,逆水速度=靜水速度-水速;航空:順風速度=靜風速度 風速,逆風速度=靜風速度–風速);栽樹問題可分為:環行栽樹:栽樹的棵數=分得的段數;直線栽樹:栽樹的棵數=分得的段數 1。這樣對于每個種類的問題分別向學生講清他的數量關系和等量關系,讓學生在自己解題時首先分析這道題屬于哪種題型,然后根據這種題型的等量關系和數量關系設出相應的未知數,這樣就使原本比較復雜而無從下手的問題變得簡單化,讓學生消除害怕的心理,敢于主動解答應用題。
三、 加強一題多解的練習,拓展學生的思維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根據老師的方法能夠比較輕松的解答很多數學應用題的時候,老師在向學生提出新的要求,我們解答的這些問題還有其他的方法嗎?,寫出其他的解法,分析比較哪種簡單易懂,例如:甲、乙二人同時從a地出發,騎車20千米到b地,已知甲比乙每小時多行3千米,結果甲比乙提前20分鐘到達b地,求甲、乙二人的速度。大部分同學設甲每小時行x千米,則乙每小時行(x-3)千米,由題意可列方程為:20/x 1/3=20/x-3,;然后通過小組討論,有一部分同學設甲用了y小時到達b地,則乙用了(y 1/3)小時到達b地,由題意可列方程為:20/y-3=20/(y 1/3),這時學生通過自己的分析得出了結論,這樣,通過解答后的比較,揭示其共性,突出其差異,使學生形成縱橫交錯,有機互補的認知網絡結構,學生解題可以舉一反三,靈活運用解題方法,學到數學的思考方法,使學生的集中思維和發散思維得到同步發展。促進思維的靈活性,把握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就會有一種成功感,老師借此機會寄予學生在學習中要不斷的去鉆研,里面有很多的奇妙東西等待我們去發現,這樣就使學生有強烈的求知欲望和濃厚的興趣去解答更多的應用題。
四、讓學生擺脫教師解題模式的束縛
在應用題教學中,我們教師為了解決難點,講得往往太多,規范性的要求也提得太多,學生的解題策略往往是遵照老師指定的某一條路徑或模式進行,這樣能在類同的練習中發揮較好,但一旦遇到新的類型就無從下手。為此,在應用題教學中應盡可能精講,讓學生自主解答。讓學生成為解題的主人
1、注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創造性思維的特征應該是新奇獨特、別出心裁、突破常規或幾方面兼而有之。應用題教學中更應注重學生的創造性。當然,這就要求給學生的思維以較大的自由空間,給學生以較多地選擇余地。讓學生自己選擇喜歡的方法來分析問題,處理問題,這樣才能使學生的思維通暢,要注意引導學生更多地解答方法,從而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靈活多變的解題思維能力。
3、在應用題教學中應進行適當的變式,通過變式教學使學生掌握的不只是一個問題的解決,而是一類問題的解決,能透過問題的現象看出問題的本質,領會到實際問題的解決方法。
五、加強課外實踐、拓寬教學時空
數學應用題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能獨立解決具有新背景的問題,但知識背景不是教師所能全部傳授的。因此,應用題教學的時空范圍,應突破課堂和教室這狹窄的時間和空間,更多地融入社會,體現教學的過程性,是數學教學教育性的重要體現,也是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有效途徑。因此,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向學生提出一些專題調查任務,或為課堂教學收集材料,或作為課堂教學的一種補充。教學的重點,不能再停留在自變量的選取,等量關系的尋找上,而是通過實踐、分析、討論,引導學生將實際問題化歸為數學問題,然后運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它。通過這些問題的解決,一方面增加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社會經驗,有利于解應用題的素材結累;另一方面培養學生主動解決問題的習慣,激發學生解應用題的興趣。
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每一個教師都在思考、探索的問題。作為數學教師,應依據學科教學的特點,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在行動上精心安排,認真落實優化應用題教學,始終著眼于學生應用意識和能力的提高,那么應用題將促進素質教育,學生素質也將會在應用題教學中得到顯著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