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好萊塢,越來越多的電影開始依賴社交網絡和在線游戲進行病毒式營銷。看上去,它們更廉價,也更有效。《饑餓游戲》的片方獅門影業就先聲奪人,占領了社交網絡和在線游戲的陣地,取得了不俗的戰績。
獅門影業是起家于加拿大溫哥華的娛樂公司,擅長制作發行小成本的影片,是商業上最成功的獨立電影電視公司之一。觀察獅門影業以前的業績,最賣座的影片是邁克爾-摩爾的政治批判紀錄片《華氏911》,票房也只有1億出頭。
相比20世紀福克斯、華納那類財大氣粗的主兒,獅門影業沒有成熟的硬件,也燒不起錢,但鎖定目標群的網絡營銷卻成了教科書般的經典案例。負責《饑餓游戲》市場營銷的團隊由市場營銷主管蒂姆-帕倫帶領,只有21人,預算為4500萬美元,而好萊塢大片的宣傳預算動輒就高達8000萬乃至上億美元,營銷團隊也常會接近百人。
根據《好萊塢報道者》的統計,網絡營銷在電影宣傳中的重要性正在迅速地提升。尤其是針對25歲以下的青少年觀影人群,網絡營銷顯現出了"費少、效果佳"優勢。尤其是利用Twitter、Facebook等社交平臺的轉發功能,影片的宣傳信息就可以實現病毒式傳播,達到同齡人推廣的效果。而這種傳播特質對《饑餓游戲》這樣的青少年影片來說是莫大的福祉。
瘋狂的網絡營銷在獅門影業團隊的操控下并沒有亂了陣腳,獅門影業數字平臺營銷高級副總裁丹尼爾-德帕瑪制作了一份詳細的網絡攻勢年表,表中包含從主頁啟動開始,一直到影片上映,每天每小時甚至每分鐘,需要再各個主頁更新的內容,策劃之詳細,節奏之穩健,令人嘆為觀止。
獅門的病毒營銷方式可謂五花八門,2011年10月5日他們就率先發布了《饑餓游戲》12區海報,同時用戶可以自己前往“凱匹特”網站注冊。12月16日他們發布了一款新海報,這款海報的發布方式也是挺有意思的:讓網友在twitter上搜尋海報的碎片,然后就像玩拼圖游戲一樣把它們拼出來,結果100塊碎片很快就被全部找到了。12月24日圣誕節前夕,美國當紅小天后TaylorSwift發布了單曲《Safe&Sound》,也就是《饑餓游戲》的主題曲,單曲在iTunes上發行12小時內就成為最熱門單曲TOP10,接來下的MTV之類的發布更是吸引了無數歌迷的目光。
2012年2月11日,電影又發布了三款病毒營銷互動海報,三位電影中的角色推銷起了與他們身份特點相符的產品。威斯-本特利——第74屆饑餓游戲總制作人推銷起電動剃須刀;斯坦利-圖奇——饑餓游戲電視主持人推銷起牙膏;蘭尼-克拉維茨——女主角凱特尼斯參加比賽的造型師更是推銷起化妝品。到了2月14日情人節,獅門怎么肯能錯過這個大好機會進行病毒營銷,他們以片中帕納姆國總統科利奧蘭納斯-斯諾的名義向一些媒體送去了白玫瑰和一封信。在小說里,他也給女主角凱特尼斯送過玫瑰花。
雖然在線游戲和社交網絡讓海報、預告片、電視廣告等傳統營銷模式成了配角,但這些和跑場子、拼星光、站人場的傳統營銷模式也是必不可少的。為了做到真正的無死角宣傳,獅門影業老老實實地沿用了所有“舊媒體”的營銷手段,覆蓋了成年人觀影人群的視線。
影片先后發布的電影海報超過百張,傳統的預告海報、角色海報、正式海報除外,還有各種惡搞版海報,吸引眼球的有“勸觀眾只管鼓掌,面對殺戮游戲不要有同情心”的版本;還有各位大師版,包括希區柯克、費德里科-費里尼、伍迪-艾倫、沃納-赫爾佐格、泰倫斯-馬利克、邁克爾-貝等人,甚至還有深作欣二的《大逃殺》版、《亡命駕駛》版、皮克斯等熱門電影版海報。首款正式版預告片在iTunes發行當天24小時的點擊數超過800萬,隨后的4款電視版預告片和幾段電影片段也連續的證據著各大播客網站。預告片如今也早就成了Youtube、優酷等播客網站的高點擊量視頻類型之一。
譚小芳老師認為,電影的平面宣傳除了連續登上《好萊塢報道者》《娛樂周刊》《完全電影》等50多本雜志的封面,就連《名利場》也特意為《饑餓游戲》的全體年輕演員們拍攝了全家福。電影主創們現身紐約、芝加哥、洛杉磯等各大城市的首映禮、見面會和主創訪談也連續的在很長時間內每天占據著電影網站、平面媒體和報紙雜志的娛樂版、時尚版和電影版。
獅門更是發放了80000張海報和3000個廣告,確保廣大市民可以在公告牌和公共汽車上隨處看到電影的宣傳,欲做到宣傳無死角,就要抓住能為影片造勢的每一個爆點,不管傳統還是先鋒,溫情還是狗血,好萊塢都不會放過。為了推廣《饑餓游戲》獅門影業更是極盡所能制造宣傳點,做玩具、換導演,各種戲碼熱鬧非凡。
利用電影周邊產品打響影片知名度,是電影宣傳的古老套路。《饑餓游戲》的宣傳方,連這種老策略也用上了。最近美泰玩具(Mattel)就根據凱特尼斯在“饑餓游戲”比賽時的造型推出了一款芭比娃娃,這只芭比娃娃有著豐富而逼真的細節,售價29.9美元,將在今年八月上市。相信在接下來的3部續集上映之時更多款角色造型的玩具也會紛紛出現,搶占玩具市場的同時也像最近的《復仇者聯盟》玩具那樣為影片的宣傳造勢。
以演員的緋聞制造爆點進行影片宣傳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了,如果那女主演能夠假戲真做,更能引起觀眾的興趣,大家都樂意看到銀幕情侶能在畫外終成眷屬。《暮光》系列在宣傳上也沒放過這樣的老套手段,三位主演就將狗血戀情帶下銀幕,頻頻讓記者抓拍到生活中的親密照,最后克里斯汀-斯圖爾特和羅伯特-帕丁森眾望所歸,成為了好萊塢新一對情侶檔。
獅門影業則劍走偏鋒,將換導演的風波炒熱。導演加里-羅斯一度傳出辭去續集導演的消息,外界紛紛猜測他是否與獅門影業不合。經過幾番傳言與最后的澄清,現在已確定《我是傳奇》的導演弗朗西斯-勞倫斯將取代加里-羅斯,執導續集《燃燒的女孩》。第二部的籌備時間倉促也是加里-羅斯主動請辭的重要的原因。瘋狂的宣傳就是這樣見縫插針,不放過任何可以造勢的細節
《饑餓游戲》在線預售票的銷量高出了《暮光之城》與《哈利-波特》,而在線預售票銷量最能反映出影片的熱度與粉絲的死忠度。作為一部非續集類影片,《饑餓游戲》能在這個層面上勝出兩位前輩,氣勢絲毫不輸暑期檔大片。3月,《饑餓游戲》在香港上映,不出意料地輕松登上票房榜首,首周票房就高達559萬。5月,魏德圣的影片《賽德克-巴萊》遭遇了口碑高票房低的尷尬局面,業界紛紛指責華語電影在宣傳上的不專業。而《饑餓游戲》以小博大的成功案例,給華語電影宣傳行業提供了可參照的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