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4466”文化管理體系提出的背景與起因;
在建校之初學校卻被稱為“五所薄弱學校的組合”,由于生源差,師資力量薄弱,學校整體發展舉步維艱。面對發展的困難和艱辛,學校領導班子和全體教職員工,緊緊抓住穩定、融合、發展這個中心,以袁貴仁部長調研呼圖壁縣第四中學為動力,提出“1258”學校發展目標,提出一年內很平穩的實現了集中辦學、民漢合校、雙語教學、教育資源整合的目標;二內年實現了實現學校教育教學正;、規范化、制度化;五年內打造成昌吉州特色品牌學校;八年內打造成自治區、全國文化特色品牌學校。
在學校奮斗目標基礎上,提出了“12345”的發展思路:即堅持一個理念,“積極實踐“潤育潛質、培養習慣、發展個性、奠基未來”的辦學理念。落實兩個全面: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樹立三種意識:牢固樹立規范意識、質量意識、品牌意識。實施四大戰略:依法治校、文化立校、科研興校、名師強校。推進五項工程:德育網絡工程、教學改革工程、教育信息化工程、名師培養工程、安全文明校園工程。
在奮斗目標與發展思路確定之后,學校以“學以知道、教以成德”為校訓,堅持“配套建校、文化美校、規范立校、特色興校、規模強校、科研活校”的四中發展戰略;在全校倡導“文脈相承、和諧宜學、特色鮮明、質量上乘”的人文校風;確定“起好步,促發展,保安全,抓特色,樹形象,創名校”的辦校宗旨,本著“潤育潛質、培養習慣、發展個性、奠基未來”的辦學理念,圍繞“管理有特效,課程有特色,學生有特長,教師有風格”的特色目標,堅持“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謀發展”的辦學之路,建立“4466”文化管理體系,走內涵式發展之路。
二、“4466”文化管理體系探索與實踐;
那么什么是“4466”文化管理體系呢?這一管理體系如何運作和發展呢?下面,對這一體系涉及的內容進行一一介紹。
“4466”學校文化管理體系的內涵:
它包括四種基本形態(環境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觀念文化)、四項基本原則(追求發展、崇尚尊重、適應變化、達成和諧)
六動基本策略:(制訂發展目標,引領師生不斷進取的目標驅動;更新教育觀念,指導教育教學實踐的理念促動;開展教育研究,推動教師專業發展的科研推動;完善激勵政策,鼓勵教師成才成功的激勵策動;實施人文關懷,激發教師工作熱情的關愛感動;建設和諧校園,營造團結合作氛圍的和諧互動)和“讓學校更添美麗,讓教育更添品質,讓教學更添智慧,讓管理更添效能,讓教師更添魅力,讓學生更添修養”的“六項基本目標與任務”。
學校運行“4466”文化管理體系主要是圍繞“六項目標與任務”來開展工作的。
讓學校更添美麗
學校建校初期,提出在校園建設與規劃上,要在形式、比例、布局、風度、顏色上接近完美或理想境界,打造生態人文校園,重視校園環境文化建設,全面實施校園美化工程。
一是高標準、高要求的實施校園綠化、美化、亮化工程。兩年來,學校先后植樹一萬余顆,樹木的品種達到50余種,種植花卉一萬五千余顆,草坪80余畝。尤其在校園廣植大樹名木。如榆樹、柳樹、裂葉榆、蘋果樹、火炬樹等大樹,象征著新學校的文化底蘊,小葉白臘、大葉白臘、樟子松、云杉等的挺拔,昭示著新學校的蓬勃發展。
二是著力打造校園石頭、景觀文化。引進奇異巨石16塊。校名、校訓、建筑名、古詩詞、建校記借名人之手雕刻在景觀石和石碑上。校園內綠樹成蔭,四季花卉交相輝映,名木大樹與文化石頭相得益彰,石刻、石球、石碑,大樹、盆景、花卉,噴泉、小鳥動靜結合,生態人文融為一體,既彰顯了學校文化傳統的博大精深,更體現了學,F代發展的勃勃生機。
三是著力打造墻壁文化工程,凸現文化傳遞。緊抓走廊文化、宿舍文化、餐廳文化、班級文化等室內文化的系列化建設,鞭策師生不斷向理想目標前進。室外文化,主要設計為辦學理念、辦學宗旨、辦學目標、治校方略、學校精神、校訓、校歌、校風、教風、學風、管理模式、管理機制、管理理念、用人理念、隊伍建設、教育教學管理目標、資師目標、德育目標、教學目標、特色目標、體制目標等,使校園文化形成了教育學生的一個有機體。
讓教育更添品質
學校建立有效的德育管理體系,提出以“養成教育與感恩教育”為核心的“1356”養成教育模式。即以養成教育為一條核心主線、以三個年級為梯度訓導、“讓學生達到‘五個學會’: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健體、以“六個結合”(“隊伍主抓”與“全員參與”相結合、集體教育與個體教育相結合、課堂教育與課外教育相結合、“主體”教育(學校)與“兩翼”(鎮、村組、社區與家庭)教育結合、持久教育與階段性教育相結合、“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結合)為育人抓手,力求達到“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目的。這一養成教育模式,促進了學生從淡薄走向自覺、從狹隘走向博愛,從功利走向主流,提升了學校文化管理的品質。
——讓教學更添智慧
學校提出打造“4211”教學模式:即四種課堂(生命課堂、智慧課堂、高效課堂、愉悅課堂)、兩條主線(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一個過程(高效)、一個目的(高效、愉悅)。
教學過程包括一個預習案、三大模塊、六個環節。一個預習案是指課前教師引導學生先學習、先探究,自主學習、獨立思考;三大模塊是指預習、交流、反饋;六個環節是指交流模塊的預習交流、質疑答疑、合作探究以及反饋模塊的展示歸納、達標測評、拓展提升。在40分鐘的課堂上,學生用于自主學習的時間不少于25分鐘,并以小組為單位,落實獨學(自學)、對學(同質對子合作)、群學(小組學習),多樣檢測,鞏固提升。教師通過自我調控和展現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主動學習,積極思考,充分感受求知的快樂,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從而得到知識的積累、能力的提高和情感的提升,全面的發展身心。
——讓管理更添效能
要在管理上出現效能,就必須建立一套全新的管理模式。我校提出 “高站位決策,低重心運行,近距離服務,走動式管理”的三級管理模式。一是把德育管理與教學管理下放在年級部統籌管理。二是德育處、教務處、教研室、總務處、保衛科具體業務指導,監督評估。
1、高站位決策。學校強化以“愛生”為核心的師德建設,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培訓模式,培育教師“創業開拓,敬業奉獻,勤業愛崗,精業鉆研,樂業愛生”的五種精神,打造教師成為“啟蒙者,引導者,示范者,合作伙伴,親密朋友”五種角色。
2、低重心運行。建立校委會為中心,年級組為重心,班主任為核心的三級管理運行機制。逐級大膽放權,做到分工明確,實現各項工作責任到人,事事有人做,事事有人負責高效管理氛圍。
3、近距離服務。學校提倡少管多理,服務到位,建立健全“三級”值日制度。每周兩名校務委員負責學校日常事務,年級部老師、學生負責年級事務,學校公寓管理由生活指導老師、樓長、舍長等組成負責。并將所有值日匯總納入年級、班級、班主任考核中。
4、走動式管理。學校實現年級部負責制,年級部設教育、教學、綜合等管理組。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對教師定時組織集體聽課活動,形成了教育教學管理在年級部的格局。
——讓教師更添魅力
學校要提升軟實力建設,教師是基礎。我校提出要以文化引領人,以文化滋養人,以文化激勵人,構建提升學校軟實力的建設。
1、“厚德”承載教師文化。開展 “讀書工程”,通過為教師贈送書籍、讀書筆記展評、師德演講比賽等方式,引發教師思考,增強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積極性,塑造 “愛生、敬業、勤奮”的教師隊伍。
2、“制度”滋養教師文化。學校在剛性的制度管理中融入人文關懷,多一份理解和激勵,讓制度成為一種習慣,讓教師習慣制度,引領教師在常態的活動中提升自我,超越自我。
3、“師能”提升教師文化。首先,學校投巨資培訓教師,關注教師的發展成長。支持教師外出學習,聘請專家到校講座。其次,立足校本,“按需培訓”。開展以“綜合實踐活動”、“班主任工作管理策略”等主題的自學活動,引導教師經歷 “學習感悟——自主實踐——總結反思”的過程,實現理論到實踐的轉化。
4、關注 “三大素養”的培養。學校特別關注教師文化底蘊、教育追求、教育智慧“三大素養”的培養。引導教師學會等待,學會分享,學會寬容,學會合作,學會學習,學會反思,促進教師的身心與專業的成長。
——讓學生更添修養
學校圍繞學生良好健康的生活習慣、良好的安全習慣、文明禮儀習慣、良好的守紀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人際交往和心理健康習慣、良好的思維習慣對學生進行培養教育,使學生素質全面提升。
三、“4466”文化管理體系的成效與反響;
在建校兩年多的時間里, 呼圖壁縣第四中學的“4466”文化管理體系已成為辦學管理特色。在這一管理體系的推動下,校園越來越美麗、教育越來越具有品質、管理越來越具有效能、教師越來越具有魅力、學生越來越具有修養、文化特色管理體系越來越具有成效。學校辦學知名度越來越大。
在短短的兩年里,學校通過“4466”文化管理探索與實踐,創造了眾多奇跡與輝煌。僅2011年這一年,學校作為“全國優秀品牌學校” 由中國教育新聞網展示;學校被評為“全國百強特色學校”;全國“最具發展潛力的學!薄⑷珖炭蒲邢冗M單位、全國百家“書香校園”、全國教研興校示范單位、全國語文教改示范校、全國心理健康示范學校、全國學校安全教育示范基地、全國“創新寫作教學研究與實驗”課題先進學校、被授予國家“十二五”重點課題《中小學生學力素質水準建立與研究》、《創新寫作教學研究與實驗》科研實驗基地和基地學校。2012年中國教育改革創新示范單位、全國學校文化建設研究基地。
學校先后創建成自治區消防安全示范學校,自治區教育科技模范教工之家、昌吉州模范職工之家、昌吉州太極拳示范學校、昌吉州校園文化文化建設先進學校、呼圖壁縣文明單位、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單位、平安學校、綠色合格學校、衛生紅旗單位、德育示范學校、呼圖壁縣青少年軍校?h級創先爭優先進單位、“五個好”黨總支、學業評價先進學校、少先隊工作先進集體、巾幗文明崗、文化體育先進單位、文化體育先進學校等榮譽。
學校因落實“4466”文化管理體系教育教學成績顯著,2010年是合校后的第一屆學生中考,全縣前50名學生中,第四中學有22名學生名列其中,位居全縣首位。在內地新疆高中班考試中,全縣有19名學生考入內高班,其中有12名學生來呼圖壁縣第四中學,2011年新疆內高班考試中,全縣22名學生考取,第四中學有16名學生名列其中,學校連續兩年是昌吉州同類學校中被內地新疆班一次錄取學生人數最多的學校,在自治區也是名列前茅。2010年中考綜合評價全縣第二名;2011合評價第一名;2010——2011學年教育系統綜合目標考核初中組第一名。
學校實行了“4466”文化管理體系,走內涵式發展之路,兩年多的時間涌現出大批的優秀教師。校長陳金龍,2010年被評為第六屆全國優秀校長,2011年評為第七屆全國百名初中優秀校長、“中國百名卓越校長”、“2011·中國教育年度十大影響人物候選人”、國家教師科研百強校長、“全國教育創新杰出人物”、中國教育學會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十二五”重點課題實驗學校優秀校長、被聘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二五”規劃重點課題子課題科研組組長、2012年中國教育改革創新功勛人物、被中國校長網作為教育管理專家介紹;2011年馬靜老師被評為第七屆全國百名初中優秀班主任之星;黨總支書記、副校長王燕被為“國家教師教研管理杰出人物”、教師劉英、喬暉、劉新鵬、夏廣志、劉詠梅等12人被為全國教科研先進教師;張存玲被評為“第二屆全國百佳語文教師”、冶紅在“第二屆全國百佳語文教師評選活動中”被評為優秀語文老師;趙曉麗、吾列斯兩為在全國生物和體育調講課比賽中獲一、二等獎;副校長阿德力被評為2009年底自治區“兩基”先進個人。教師在國家、自治區、州各種調講課比賽、論文評比中173人獲獎;教師獲得輔導一、二、三等獎83人,其中獲得國家級獎2人、自治區級91人、自治州級21人。自治區級課題結題2個,國家課題立項3個,州級課題立項5個。
學校先后接待中央部委、福建省、自治區內外的領導、名校長、專家、老師的視察、調研、講學、參觀百余次。其中迎接了國家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袁貴仁的調研工作;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委、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文化部五部委在四中舉辦“2010年綠色電腦進西部活動”電腦捐贈儀式,中央文明委專職副主任王世明等五部委領導參加儀式后參觀學校;自治區黨委副書記、主席努爾.白克力到學校調研。學校各項工作受到了中央部委、自治區領導以及參觀其他領導的高度評價。
學校創建的“4466”文化特色管理體系在人民網、央視網、中國廣播網、求實理論網、全國學校安全教育網、中國教育新聞網、人民教師網、中國校長網、中國名校發展網、新疆黨建網、新疆天山網、昌吉黨建網、《輔導員》、《青年心理》、《語言文字報》、《學習報》、《教育》旬刊、新疆教育報等國家、自治區(省)新聞媒體多次介紹!恫請蟆芬浴拔覀兩磉叺暮脤W!毕群蠓治迤趯W校好的做法進行全方位報道。
呼圖壁縣第四中學通過“4466”文化管理體系的建立與嘗試,他們走出了一條成功之路。我們相信,學校將會在學校領導班子的引領下,走得更遠、更強,成為一所星輝閃耀的新疆的名校。
聯系方式:新疆呼圖壁縣第四中學:陳金龍
電話:0994——4286501(辦公室)

呼圖壁四中校長陳金龍2012年參加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論壇

呼圖壁四中校長陳金龍參加2011年中國教育之聲論壇

呼圖壁縣第四中學校長參加全國優秀校長表彰會

呼圖壁縣第四中學校園風光

呼圖壁縣第四中學校園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