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歲的朱清時清瘦了許多。每天,他依然要靠安眠藥才能入睡。站在南科大這片中國教育改革試驗田的田埂上,朱清時的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朱清時曾經這樣評價自己的改革:“《易經》中有一個卦,叫困卦。我們想做的事情就是改革,但是處處都碰壁所以總的感覺就是困。”
面對《中國經濟周刊》,朱清時坦言,過去的一年,南科大遭受了可能“翻船”的危險:香港科技大學三名教授的集體離職、一名學生退學引起的軒然大波、他自己經歷的從“一片贊揚”到“一片質疑”的輿論大轉彎。
最快今年3月“轉正”
南科大目前的準確稱呼是“南方科技大學(籌)”。去年3月1日,等了3年的南科大在沒有拿到“許可”還處于“籌建”的狀態下宣布正式開學。朱清時當時的大膽舉措,令人震驚。“南方科技大學開學”,被美國《科學》雜志評選為“對2011年全球科技產生影響力的重大新聞事件”。
“黑戶”南科大是否“轉正”、去“籌”的難點何在,成為了朱清時在全國兩會期間被最常追問的話題。朱清時告訴《中國經濟周刊》,這個問題“已經過時”而且“不存在難點”。原因是教育部的專家組已經結束了對南科大的考核,剩下的是他們將盡快履行各種程序。
南科大何時才能轉正?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教育部副部長杜玉波表示,支持南科大先行試點,進行高等教育改革和探索;也希望當地政府積極幫助和指導南科大的改革。“大家不要以為是教育部不批準它,它得首先完成程序,就像擺一個攤得有營業執照,兩個人結婚得辦結婚證一樣。”杜玉波說,教育部相信南科大會越辦越好,但是教育部門也要對學生負責任。
朱清時告訴《中國經濟周刊》,也許不久就能宣布結果,“最快就在今年3月份”。但在采訪過程中,許多教育界業內人士都向記者表達了對南科大最終命運和朱清時校長身體的擔憂。有不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不到最后審批結果出臺,一切還是未知數,畢竟可以變動的因素還有很多,南科大的改革最后能否成功還在等待中。
不過,無論去“籌”與否,朱清時已經有了今年秋天南科大的招生計劃。朱清時告訴記者,因為新校園今年還不大可能建成使用,招生在200人以內。
不靠學費過日子
南科大的籌建、運營資金從何而來?截至目前,南科大花了多少錢,10億?100億?傳言不斷。
朱清時告訴《中國經濟周刊》,這些傳言都是有根據的,具體是要看怎么計算。如果從學校征地、拆遷、買設備這些錢算起,開辦學校總要花上百億。但如果連征地都算在學校的身上,似乎也不太合理。“和國內‘985工程’大學的財政相對獨立不同,現在的南科大能夠自主花的錢連1個億也沒有。”
據朱清時介紹,目前可以保證的是深圳市政府承諾的每年1000萬2000萬元的機動經費,其他的經費都要逐項審批。“我在中國科技大學當校長時的機動經費可是2.5個億。”可以說,目前南科大的每個項目、每個實驗室的建立都是“層層審批”的結果。
朱清時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南科大建立之初就建立有基金會,目前基金會的理事長是華潤集團副總經理馬國安。朱清時希望社會捐贈成為學校經費來源主力之一,目前已接收捐款超過200萬元。
朱清時告訴《中國經濟周刊》,也曾有人向他表達過要捐款1億元,甚至在國外幫助募集100億美元的想法,但前提是希望南科大有一個“穩定、可預測的、不受政府干預的前景”,這就又回到了南科大去“籌”的問題上來。朱清時表示,香港的大學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好,政府只設立撥款委員會,負責大學各種經費評估和標準,除此之外,政府不干預辦學。
南科大首批招收了43名學生,朱清時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學費每年6000元左右,但因為是創校階段,“現在的學生都不收學費,不僅如此,學校還以助學獎學金的形式補貼每個學生每年一萬元,從基金會籌集的200萬元里出”。
“南科大不會靠收人頭費來維持運轉,最大的經費應該是由科研經費和研究經費帶來的。”朱清時說,中科大就是一個例子,在全國高校都在擴招、建立分校之時,只有七八千名本科生、研究生數量也不太多的中科大,每年得到的科研經費就有十幾個億。“南科大的目標是比中科大搞得還要好。”朱清時說,“不需要收那么多學生,讓老師有時間做科研,進入一個良性循環。”
對于第一批沒有參加高考(微博)的學生的未來,朱清時很有信心。因為學生在這里享受的是1.1:1的師生比例,“能學到真東西、真本事。”朱清時說,已有企業家表示只要是從南科大順利畢業并獲得學校推薦的學生都可以免試到他的企業入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