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伊始,中小學生陸續返回學校上課。然而,課堂上,不少學生出現了情緒低落、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隨著寒假結束,“開學綜合征”又出來添亂,滋擾著那些假期放松過度、還沒調整好狀態的學生們。 記者在北京某小學的教室外看到,課間10分鐘,一些學生疲憊地坐在座位上發呆,還有些學生干脆趴在課桌上打盹。學校的一位教師告訴記者,開學頭幾天,遲到的學生特別多,很多學生沒精打采、哈欠連天,還總“開小差”,課堂效果十分糟糕。 學生提不起勁兒,教師干著急。怎樣讓這些玩“野”了的孩子們收收心,盡快恢復上學的積極狀態?北京市春杰心理咨詢中心咨詢師王煥斌告訴記者,面對孩子們剛開學的種種不適應,教師不要一味地指責,而應積極引導,幫助孩子們從假期狀態過渡到學習狀態。 王煥斌建議,開學前兩周,教師可以選擇一些趣味性強的教學內容,增強課堂吸引力,不要給學生安排過多的課業負擔,適當放慢學習進度并降低學習的強度。對于學生容易犯困等癥狀,可以充分發揮現場實驗、多媒體課件等教學手段的優勢,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也可以把一節課分成3到4個小節,讓學生體驗聽課、討論、反饋、檢驗等多種學習過程。另外,課間10分鐘一定讓學生到戶外活動,多呼吸新鮮空氣,給大腦減壓。學校可以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使學習、娛樂相結合,增加學生對上學的興趣,逐步適應學校的生活節奏。 面對“開學綜合征”,最重要的是給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王煥斌說,學校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我的假期生活”等主題班會,一旦學生意識到并接受假期已經結束的現實,又想到可以與同學一同分享假期中的有趣事情,便能很快放松心情,以接受的心態去迎接新的學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