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老師利用午休時間主動聯系六年級3班、4班的老師,為學生加練廣播操。”“總務主任是我校十月最辛苦的人,每日往返分校、本校數次,電話聯系不斷。”……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第三小學有一份《好人好事簡報》,在全體教職工中傳播著尊重與欣賞。簡報的“記者”是中層干部,“主編”是校長,“首發地”則是學校《月度工作計劃總結反饋表》(以下簡稱《月度表》)。
“誕生”不到一年半的《月度表》,已成為三里河三小加強干部隊伍建設的重要“抓手”。這張小表格,密切了校長與干部、干部與教師之間的關系,促進了干部管理能力的提升,為學校制度改進提供了有力依據。
事情回溯到2010年9月。當時,三里河三小、育翔小學等六所學校加入“高校支持西城區小學發展”項目,簡稱UDS項目,其中U指大學,D指地方教育行政部門,S指學校,三方構成合作共同體。該項目邀請北京師范大學、首都師范大學和北京教育學院三所高校組建專家支持團隊,每個團隊帶兩所項目校,開展學校發展問題診斷評估,定期到項目校指導。
當年9月,三里河三小參加了首師大組織的“學校發展從我做起,從計劃開始”的工作坊研修。基于學校干部隊伍整體比較年輕、管理經驗相對不足的現狀,三里河三小校長邢曉琰有了一個想法——設計一個《月度表》,推動學校計劃的落實和年輕干部的成長。
第一版的《月度表》設有“已完成工作情況及效果如何”“未完成的工作及原因”“反思計劃的落實與執行”“你的感悟”四欄。一個月過后,干部們上交《月度表》,邢曉琰迫不及待地閱讀并給出批注,對每個可圈可點之處都不吝贊美之詞,然后返回干部。“我要讓各位干部看到這是一張承載工作與感情的表格。”邢曉琰表示,《月度表》初步完成了幫助干部回看工作完成情況并反思調整的“使命”。
初戰告捷,三里河三小邀請UDS項目專家對《月度表》會診。專家們充分肯定《月度表》的創意,并提出發揮綜合效益的觀念,希望通過這個載體進一步培養干部發現的眼睛。由此,邢曉琰設計了第二版《月度表》,增加“發現問題”和“好人好事”兩欄,培養干部對問題的敏感性以及賞識意識。
“發現問題”欄目的設立如同一石激起千層浪。在第二個月的反饋表中,干部們發現并提出了十幾個方面的問題,例如課間減噪問題和學生的禮儀常規等,有同時找到解決之道,有的則提出來供思考。“好人好事”欄目促使干部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人和事,教職工的點滴努力都被發現,編錄入《好人好事簡報》,在全體教職工中傳閱。
隨著工作的推進,邢曉琰要求干部們填寫《月度表》時,不僅對工作完成情況進行簡單評價,還要對相關工作進行分析反思,使每一項工作的執行成為一個新的起點。同時,她在《月度表》中加強了與干部的對話。例如一位干部反思自己在組織研究課過程中,“有時優柔寡斷,有時又過于強硬,不近人情”。邢曉琰反饋時為其“支招兒”:“……能不能在有計劃的基礎上,在開始實施時,開組長會明確地重申要求,再去執行。有問題大家就溝通好,可否避免一些問題呢。我們再探討。”
為了將反思內容固化下來,推進長效機制的建立,今年年初,三里河三小推出第三版《月度表》,增加“形成長效機制”一欄,促進干部們將反思與改進結合起來。例如,對開學典禮工作的反思促生了學校小主持人長期培訓工作,新近出臺的教職工月評價等工作制度也是基于干部們發現的問題所形成的共識和改進。
“中層干部大多是在教師崗位業務能力較強的,但往往缺少管理方面的專業訓練。”邢曉琰表示,月計劃總結表的使用,促進了干部隊伍的計劃形成和落實意識,做到計劃與落實、總結與反饋的環環相扣,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提高了干部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了對人的關注,增強了自我反思意識,為中層干部的成長提供了載體。來源 現教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