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上海董家渡會館街的商船會館,是上海現存歷史最悠久的行業會館,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商會建筑,見證了上海近代民族商業在歷史洪流中的興衰和抗爭。日前,一部由上海戲劇學院、上海黃浦文化旅游集團和一臺好戲聯合出品的音樂劇場《耋戲生》,將以沉浸式園林實景的演出方式,在“十一”黃金周內推出首輪演出,觀眾將在古典建筑中,以全新的體驗方式,觀看上海海運行業的故事。
這部作品融合古典園林與表演藝術、前沿科技與非遺技藝,也是藝術院校、國有文旅集團和民營演出公司強強聯合的一次重要嘗試。
商船會館位于董家渡會館街
劇目以十九世紀末上海的商業發展和戲曲文化為背景,通過沙船航運商會酬神演出為主線,展現社會變革中傳統商業與時代命運的沖突、戲曲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展現商界、藝術界青年一代在當時的覺醒、堅守與奮斗。
全劇重構三百年商船會館時空,依托古典園林與建筑的美感,利用建筑內古戲臺、天井和二進古宅的空間,通過當代舞美和裝置藝術,將觀眾拉回到十九世紀末的上海。觀眾在劇中不同的時間點進行“時空穿越”。
商船會館有300多年歷史
作為創新的沉浸式園林實景音樂劇場,《耋戲生》不僅打破傳統的舞臺劇觀演模式,對主流的沉浸式小劇場觀演關系也有創新,觀眾會被賦予“戲班”和“商會”兩個不同的身份進入劇場。演出采用了半流動式的觀演模式,在劇中特定的時間點,所代表的身份會將觀眾自然分成兩個不同的區域體驗截然不同的兩條支線,最后再匯聚到一起完成主線故事。
AI場景交互也被多處運用,在觀眾檢票廳內有一臺AI換裝交互機,可以掃描觀眾的樣貌并自動生成劇中年代服裝為觀眾“在線變裝”,觀眾可以通過云服務器下載照片,并帶著自己的年代形象進入劇場看戲。
劇組發布合影
該劇的主創都對當下新空間沉浸式演出有豐富的經驗。導演是執導上海第一部爆款駐場音樂劇《阿波羅尼亞》的高瑞嘉,編劇是創作了《翻國王棋》《新劉海砍樵》等多部深受青年觀眾喜愛優秀劇目的付蕾。上戲教授胡佐、沈倩、鐵鐘等參與了該劇的舞美、燈光和多媒體設計。總制作人則由曾打造了現象級越劇《新龍門客棧》等作品的一臺好戲創始人劉漢坤擔當。
舞美設計圖
此外,這部作品集合了多項世界級非遺和國家級非遺加盟,昆曲表演串聯起了全劇的核心動線,在金頂古戲臺上原汁原味展現“百戲之祖”魅力,并特邀昆曲名家、上海戲劇學院附屬戲曲學校校長張軍擔任戲曲藝術指導。國家級非遺浙江“東陽木雕”和江蘇“蘇繡”也與該劇實現融合,業界最著名的工藝美術“國大師”陸光正和姚建萍的十余件重要作品將近距離呈現在觀眾面前,走進演出現場,就能看到巧奪天工的蘇繡和木雕家具、屏風、擺件,既以此還原上海商界當時的輝煌,也彰顯傳統非遺在當今的現代化表達。
此次音樂劇《耋戲生》的制作,是上海三方強強聯手,希望借此吸引青年觀眾和來滬游客、推動文商旅融合發展。在主建筑外圍的中式園林,多媒體互動技術也和亭臺樓閣、水榭石橋相結合。夜晚,觀眾穿梭其中,各式燈光會隨著觀眾步伐快慢和不同手勢變幻出不同的燈效,這一開放公共綠地中的戲曲表演和多媒體互動,也將在演出期間向市民免費開放。
據悉,該劇計劃在今年國慶進行首輪演出,屆時將通過票根經濟、聯名周邊、集章打卡等方式,聯動董家渡及周邊地區的旅游和商業,打造商船會館周邊這一全新的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