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價值規律”,構建校外教育培訓活動課程 |
上海青年文化活動中心青少年活動部 湯鈞 沈人驊 張宏 |
知識經濟社會的來臨,正在改變人們對教育價值的理解,“創新重于掌握,潛能大于表現”的教改新理念給校外教育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以青少年發展為本,拓展人才培養途徑”,已成為校外教育改革的一個新視角。“上海少年科學院”正是在這樣一種大背景下,遵照“面向未來,面向世界,面向現代化”的指導思想和“實驗性、示范性”原則,以青少年為主要服務對象,遵循校外教育實施素質教育的辦學方向,堅持“面向全體,面向學校,面向少先隊”的功能定位,構建“上海少年科學院培訓活動課程”,探索社會需求的熱點,滿足社會對優質教育的需求。 上海少年科學院的培訓和活動課程,從少先隊愛科學教育和校外科技活動的角度出發,“是一種青少年科技教育目標和與之適應的科技教育內容的總和”(參閱《教育大辭典》),還包括科技教育內容的輔導進程及其輔導方法與輔導途徑。由于少先隊愛科學教育和校外科技教育活動的特殊性―――與學校基礎性科技教育相比,強調科技創新過程中活動育人特征―――所決定的,因此,少年科學院的培訓和活動課程的定義為:把少先隊愛科學活動和校外科技活動中若干要素,按照青少年科技教育的規律與原理,以社會發展的需求和青少年自身發展的規律與需要,加以科學合理的組織,并轉化為各種類型(或形式)的科技教育活動,旨在輔導青少年獲得有意義的學習經驗,開發科技創新潛能,發展個性特長,訓練創新實踐能力,培育科技創新人才幼苗,提升素質品位,使少年科學院成為培養和造就高素質的創造性人才的搖籃。 一、少年科學院培訓活動課程建設的理論基礎和培養目標 上海少年科學院的培訓與活動,實質上是少先隊愛科學教育活動發展中的一種新的結構載體,亦是少先隊啟明星科技獎章活動進程中的一個實質性成果。它根據“以青少年兒童發展為本”的素質教育理念和目標,強調青少年的科學素質的形成正處于不斷發展的狀態。 (一)理論基礎 少年科學院培訓和活動課程建設的理論基礎構成一個等腰三角形,其底邊是素質教育動態發展理論,依據青少年發展規律構建起“因能施教”輔導模式,實現從“技能訓練”向“能力本位”轉變,成為支撐實踐能力培養和創新能力訓練的基礎。三角形的兩個等腰分別是培養青少年綜合實踐能力和動態性發展性的創變能力,從而揭示提高青少年科學素質的根本落腳點和把青少年素質的發展作為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培養目標和根本所在。 (二)培養目標 少年科學院培訓和活動課程的核心目標是開發科技創新潛能,發展個性特長,培育科技創新人才幼苗,提升素質品位。活動課程領域目標時應包含三個不同的輔導目標,即達成目標、提高目標、成就目標。所謂“達成目標”,是指通過系列輔導,期待在青少年學習者身上發生明顯的變化,它是少年科學院培訓和活動中的最低限度的目標;“提高目標”,是通過系列培訓與活動,使學習者在某一科技方面表現出顯著的提高和深化,是“達成目標”之上的一種較高要求的目標;“成就目標”不是以學習者某方面表現出的成績為直接目的,而是期待學習者學會自我學習、自我探索、自我體驗、自我實踐、自我實現、自我發展等高層次目標,產生某種特定的創新成就,如評為“少年技師”、科技“小博士”等。
圖解說明:
圖解:少年科學院科技培訓與活動課程建設的理論基礎與培養目標 二、少年科學院培訓活動課程內容的組織實施 課程內容的組織是將課程內容以多種形式加以組合安排、聯系和排列,使之符合學習者的發展水平、認識結構等因素,使少年科學院培訓與活動課程呈現獨特功能。課程內容的組織是由少年科學院培訓與活動課程的教材(或活動輔導方案)的范圍、學習形式和內容排列順序組成。 (一)范圍 少年科學院的培訓和活動課程內容可分成公共學科(必修課)和專項課程(選修課),課程緊緊圍繞“開發潛能,發展個性,實踐應用,培養創新”,強調學習者的理科基礎學力、科技技能能力和創造意識的培養,從而使學習者的科技潛能和創造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公共學科是指數學、英語等興趣課程,其輔導內容可參照“華數”“奧數”“通用英語”“科普英語”等教材與輔導模式。專項課程是指生物環保、信息通訊、OM、創造發明、機器人初步、模型制作等課程,其課程內容可采納各區縣科技培訓活動中的特色教材及輔導模式。 (二)課程內容的組織實施 1、課程內容在組織實施中的兩種結構機制。 機制,是由事物內部結構引起的運作方式及其功能。事物的存在靠機制支撐,事物的發展靠機制運作來實現。合理的結構及其運作方式是能促進事物的發展,操縱著事物發展的全過程。少年科學院培訓與活動課程的組織實施的運作機制研究,意在加速少年科學院的合理發展。 (1)“雙元結構”運作機制 雙元結構,是指公共學科(必修課)和專項課程(選修課)互動推進式的運作機制。公共學科課程內容的組織實施旨在為青少年科學素質的提高打好基礎,讓他們獲得基本的發展技能。專項課程內容的輔導,是根據青少年自己的興趣愛好、個性特長,自主參加培訓活動,鼓勵單項冒尖。 (2)“連環復合結構”運作機制 少年科學院培訓和活動課程由分層目標——訓練活動——考核評估——授章獎勵四個環節構成,一環扣一環,呈動態連環狀,而且這四個環節還呈現一致性,其目標維度與訓練要素以及考核獎勵標準等環節均成復合狀,因此,把它的運作機制稱為“連環復合結構”。“連環復合結構”的運作形式,使少年先隊愛科學教育目標和二期課改目標能在培訓與活動課程的全過程中落到實處,并在課程培訓活動的最終效果中清清楚楚地體現出來。 三、少年科學院培訓活動課程教學輔導的整體設計 對培訓和活動課程的輔導進行整體的科學的設計,涉及到三大因素,即激發參與科技實踐創新活動的興趣,制定輔導目標以及輔導機制改革等。通過制定有序化的輔導綱要,構建起一條自我訓練和自我發展的科技育人途徑,使得學習者能在科技活動實踐中盡情地展示自己的才能。 圖解如下:
四、少年科學院培訓活動課程教學的輔導形式 教師對科技創新活動的輔導,著眼于探索一條促進學習者探究性學習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培養的育人途徑,立足于尋找一種培養未來社會所需人才應具有的素質結構,從而使科技探究實踐創新活動能為不同的青少年提供成功的環境和舞臺。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對青少年科技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科技教育的主要目的不只是學習有關的科學知識,而要組織學習者自行探究,重視指導學習者觀察、實驗、操作、制作等研究過程,讓學習者通過自己的探究,親身經歷科學研究的過程,來獲取事實、形成概念,從認識科學事物中體會 圖解如下:
五、少年科學院培訓活動課程的輔導特色研究 科技培訓活動的輔導(教學),教師的作用體現在對學習者學習活動的組織、幫助、推動和鼓勵。特別要指出的一點是,科技創新活動也促進教師在教育觀念上和知識結構上的更新,知識范圍上的擴大、綜合實踐的拓寬、創新輔導能力上的充實提高,科技活動成為師生間的雙交流、相互驅動的新型輔導格局。 圖解示意:
科技創新活動的輔導特色,有利于克服思維的單向性,有利于綜合運用知識技能,實現創新思維的聯想,有利于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