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不抽煙、不喝酒、不談兩性,就能不得癌癥?其實大錯特錯,長壽只有一個秘訣,可惜很多人做不到!”
這句震撼的話,出自北京中醫藥大學副教授、醫學人文學系碩士生導師曲黎敏。在她廣受歡迎的作品《生命沉思錄》中,曲教授用一個個真實的案例,結合傳統中醫理論,將許多人關于健康的誤解一點點撥開,字字珠璣,發人深省。
有一位48歲的省級干部,在一次體檢中突然查出肺癌。他百思不得其解:自己不抽煙、不喝酒、不沉迷于色欲,每天認真工作,怎么就得了癌?他帶著疑問,找到了曲黎敏教授。
面對他的質問,曲教授沒有立即給出答案,而是反問:“你既不抽煙,也不喝酒,那你平時如何排解內心的壓力?”
這一句話,讓他愣住了。
曲教授解釋,在中醫里,肺主氣,最怕憂思壓抑,所謂“憂傷肺”,并不是空穴來風。一個人如果長期情緒壓抑,壓力積聚在胸中得不到釋放,就會造成氣機阻滯,氣血運行不暢。時間一長,便會形成氣結,氣結不解,久之則結成實體之瘤。開始是良性,最終可能就發展為惡性腫瘤——癌。
情緒,是這個時代人最容易忽視的健康殺手。
曲黎敏曾說:“人一輩子受的困擾中,70%是情,30%是事。”聽上去很玄乎,但細細一想,卻句句在理。很多人看似在生活中井井有條,但其實精神長期緊繃,內心焦灼,哪怕身體再健康,也經不起這樣高壓的消耗。
她說過一句很打動人的話:“醫藥只能解決肉體層面的問題,而真正的健康,需要的是內心的覺悟。”
很多人明明生活規律,吃得健康,作息也正常,卻頻頻被亞健康、免疫力低下、焦慮癥、癌癥等問題困擾,問題的根本,不在身體,而在心。
在《生命沉思錄》中,她提出:一個人越是活得快樂,經絡越通暢,免疫力也就越高。反之,如果整日憂愁、壓抑、煩躁,身體的氣血運轉就會不暢,久而久之,各種病痛就會找上門來。
她曾說,有一位家長在輔導孩子作業時氣得血壓飆升,直接送進醫院;還有人因為與鄰居爭執氣得心口疼,最后檢查竟然是心梗。這些聽上去“荒唐”的病因,正是情緒與健康之間最真實的連結。
傳統中醫《黃帝內經》早就指出:“怒傷肝,喜傷心,憂傷肺,思傷脾,恐傷腎。”每一種情緒,對應著不同的器官,而現代人最大的問題,就是太容易把負面情緒“憋”在身體里。我們不懂得如何表達,不懂得如何疏導,于是那些憤怒、委屈、悲傷、恐懼,就像一顆顆定時炸彈,潛伏在我們的五臟六腑之中。
這也是為什么,曲黎敏強調:“真正的長壽,不在養生之法,而在養心之道。”
她說:“只要你每時每刻都過得快樂,對這個世界都充滿美好期待,對任何人都有一份正知正行正念,那么你是不會生病的。”這聽起來像心靈雞湯,卻是千年中醫智慧的真傳。
90%的病,靠藥物治不好,而是靠一個“順暢、寧靜、喜樂”的內心去自愈。
她在《生命沉思錄》中,以溫和的文字,講述一個個看似平凡卻令人深思的故事,用最淺顯的語言講述最深刻的健康智慧。她的寫作風格詩意而哲理,娓娓道來中,總能讓人感到如沐春風般的清醒。
她指出:“如果你善良卻總被傷害,那就讓善良長出刺;如果你低頭卻被得寸進尺,那就抬頭挺腰。”
這不只是人際關系的忠告,更是自我身心的保護之道。在曲黎敏看來,身心合一的健康,必須從自尊、自愛、自覺開始。
她的書之所以廣受歡迎,是因為她不講玄、不故弄玄虛,而是用現實中每一個人的故事,讓你看到真實的身體語言。她告訴你:手指關節痛,可能是思慮過重;腳趾疼,可能是壓抑太久;失眠、腰痛、濕氣重,這些不是簡單的“癥狀”,而是身體的哭泣,情緒的吶喊。
她不單給你“治”的方法,而是告訴你“為什么會這樣”。她不施藥,而是帶你回到源頭,學會自我覺察,自我調節。
《生命沉思錄》這本書,可以說是當代最具現實感的中醫哲學讀物。它不是冷冰冰的醫學教科書,而是一個真正懂得生活的人,對人性、情緒、身體、心靈的全景式解剖。
正如王蒙、周國平、白燁等文化名人所說:“這是一本敢說真話的書,也是一本寫給現代人心靈的書。”
它將中醫的理論融入日常的故事,用文化人的筆法和哲人的態度,把養生變成一種生活方式,把健康變成一種人生修行。
養身之前,先養心;想解脫,先覺悟。這是曲黎敏一生的主張,也是她在書中貫穿始終的核心思想。
如果你也正經歷焦慮、情緒低落、身體頻繁出問題,不妨讀一讀《生命沉思錄》。它不會教你一招致勝的秘方,卻能讓你逐漸走出困惑,讓你明白健康的根,從來不在保健品、補藥、醫生那里,而在你自己的心里。
這本書,全新修訂、全新裝幀,從內容到觀感都極具質感,是一本你值得長期收藏與反復閱讀的好書。
關鍵是價格不貴,人人都讀得起,人人都該讀。
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擁有這本中醫文化與生命智慧的經典之作,讓《生命沉思錄》成為你生活中的一劑良藥,心靈上的一盞燈。書渡有緣人,你或許正需要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