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起航,創新未來
2025北京工業大學&工大附集團
中學生夏令營
為不斷深化北京工業大學與工大附中教育集團在教育改革、跨學段教育銜接、科技創新人才培育等方面的合作交流,探索拔尖創新人才貫通培養機制,促進大中小協同育人,北工大和工大附中教育集團聯合舉辦了主題為“科技起航,創新未來”的科技夏令營活動。2025年7月2日至4日,我校35名優秀學子在炎炎夏日中懷揣著對科學知識的向往,在北工大人工智能、智能機器人、物理實驗中心、智慧交通、智慧工廠五個大中小聯合創新實踐基地圓滿完成了為期三天的科學課程和實訓項目,開啟了一場知識的探索之旅、志向的啟迪之旅和友誼的拓展之旅。
夏令營開幕式
北京工業大學和工大附中教育集團領導高度關注此次夏令營活動,為此次活動的成功舉辦提供了堅實保障。7月2日上午,北京工業大學&工大附中教育集團2025年中學生科技夏令營開營暨大中小聯合創新實踐基地成立授牌儀式在北工大人文樓二層報告廳(學藝講堂)順利舉行。信科學院、計算機學院、物光學院、機能學院、交通學院、招生辦、基教中心、工大附中教育集團各法人校及大中小聯合創新實踐基地負責人參加。外聯處副處長、基教中心副主任、工大附中副校長龍英主持開營儀式。基地22位教授率領團隊分別組建了5個跨學科項目組,共計開設18門科學課程;10位中學指導教師全程駐組觀摩,并協助項目開展;二十余名本科生、研究生作為朋輩導師共同組織指導學生開展科訓項目。整個營訓過程圍繞科學教育主題,在濃厚的學術氛圍中讓學生深刻感受到科技創新的魅力。
活動伊始,同學們參觀北工大校史館,在歷史的長河中追溯學校的發展脈絡,從建校初期的艱苦創業到如今的輝煌成就,一幅幅珍貴照片、一件件實物展品,生動展現了學校”日新為道,不息為體”的深厚文化底蘊和積淀,激發了同學們對知識殿堂的向往與敬仰。
在微特電機博物館,琳瑯滿目的電機展品映入眼簾。同學們近距離觀摩各類電機模型,在專業講解員的引領下,深入了解微特電機從無到有、從簡單到復雜、從笨重到精巧的演進歷程,以及其在航空航天、汽車電子、醫療器械等眾多領域的廣泛應用,深刻體會到微特電機作為現代科技關鍵部件的重要地位,一顆顆探索科技奧秘的種子在同學們心中悄然種下。
物理實驗室是同學們施展實踐才能的舞臺。在這里,他們分組進行實驗操作,充分運用計算機輔助技術,利用游標卡尺精準測量物體尺寸,通過電子天平細致稱量物體質量,借助專業設備開展轉動慣量測定實驗。實驗過程中,同學們分工明確、協作默契,共同搭建實驗裝置、記錄數據、進行分析,歡聲笑語回蕩在實驗室中,這不僅極大地鍛煉了同學們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更在潛移默化中強化了團隊協作意識和嚴謹的科學態度。
交通實驗室里,復雜的交通模型直觀地呈現了現代交通系統的運行原理和優化方案,前沿的交通技術展示讓同學們對未來交通發展有了全新的認識,引發了他們對如何利用科技手段解決交通擁堵、提高交通安全等問題的深入思考。
計算機學院和人工智能學院則為同學們開啟了一扇通往未來科技世界的大門。智能機器人、深度學習算法等前沿科技的展示,讓同學們親身感受到了人工智能的無限魅力和巨大潛力。專業教師深入淺出的講座,系統介紹了人工智能的發展歷程、核心技術及未來趨勢,拓寬了同學們的學術視野,激發了他們對這一領域的濃厚興趣和學習熱情。
我校同學在科技實踐環節,在短短幾天的時間內做出了智能尋線送藥小車、智能園丁、智能移動充電樁和伴途智能安全杖幾樣作品,提升了動手實操能力、讓同學們對科技的興趣更加濃烈。智能尋線送藥小車通過精準的線路識別系統和程序控制能沿固定路線完成藥品配送,它或許以后能在醫院養老院等場景大展身手,提高藥品配送的效率與安全性。伴途智能安全杖安裝一系列傳感器,當遇到障礙物時,能及時預警并震動提醒。為視障人士提供更可靠的安全保障。智能園丁可以在人們沒有足夠的時間來灌溉植物時,通過紅外系統和濕度感受器,對缺水的植物進行澆水。智能移動充電樁的設計可以節省停車場的地方與成本,通過“一樁多車”模式,高效利用有限資源,緩解油車占用電車充電位的問題,促進電動汽車普及。同學們的創意個個別出心裁、獨具匠心。
夏令營接近尾聲時,一場隆重而溫馨的閉營儀式為活動畫上了圓滿句號。我校的張雅淇、尹靖彤以及李樂萱、金岑四位同學代表分組發言,她們懷著真摯的感恩之情,回顧了夏令營期間的豐富經歷和點滴收獲,表達了對活動組織方、辛勤付出的老師們以及熱情交流的學長學姐們的衷心感謝,并堅定地喊出了同學們科技報國的遠大志向和不懈追求,贏得了在場師生的熱烈掌聲。
此次夏令營活動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激發科研興趣,感受和了解大學校園生活,為未來的生涯規劃做好鋪墊。同時,通過大中團隊合作與交流,進一步促進大中小一體化建設,從區域協同、政策引領、課程建設、師資培養、模式創新、場景拓展等諸多方面深入探索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新的思路和做法,全面深入地謀劃和推動大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