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22版)》精神,持續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北京工業大學實驗學校本學期以“一月一主題,一題一攻堅”為思路,組織開展了系列化校本培訓活動。教學部門聚焦“情境教學”“跨學科融合”“深度學習”三大核心主題,通過理論研習、案例剖析、實踐演練等形式,為教師賦能,為課堂增效,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01情境教學—讓學習真實發生

學校以“情境創設”為主題開設培訓。培訓通過解析新課標中“情境”出現的40余次高頻詞及其多樣化內涵(如真實情境、語言實踐情境等),明確教學情境是“人為優化的學習環境”,需包含問題元素與教學目標。
這次培訓以情境教育理論底層邏輯,強調情境的“四重結構”(動機激發、問題意識、知識建構、能力遷移),具體指導怎么在學科教學(案例)中創設教學情境。
創設生活場景
數學組《圓的認識》以“投包游戲”創設真實任務鏈,引導學生從生活場景抽象數學概念;
引入趣味場景
語文組“外貌描寫”作文課通過“征婚啟事”“尋人啟事”等趣味情境,強化寫作的讀者意識與目的性。
培訓收獲
通過本次培訓,教師掌握了“場景-角色-任務-標準”的情境設計模板,并嘗試在學科中遷移應用。
02跨學科融合—打破學科壁壘


學校聯合北京工業大學開展“晚放學交通疏導”跨學科項目式學習展示課,地理、信息科技、數學等多學科教師協同設計。
多方式
以真實問題驅動,讓學生通過問卷調查、交通仿真軟件VISSIM建模、社會訪談等方式,提出解決方案。
一體化協同創新
這次別開生面的工坊式培訓,是實驗學校與高校以科學教育為主題、以一體化發展賦能的協同創新。是在北京工業大學交通學院專家提供技術指導,高馨介、范廣紅為代表科學教育的老師團隊專業探索,實現了“大中小一體化”科學教育實踐。
綜合育人
該項目不僅形成研究報告,還衍生出交通安全文創產品,凸顯了跨學科學習的綜合育人價值。
03深度學習—從知識到素養

聚焦“深度學習教學轉型”,以《陋室銘》《厘米的認識》等課例為載體,探討如何通過“挑戰性任務”促進學生高階思維發展,開展深度學習樣式的培訓。
培訓為老師們搭建了深度學習可感可知“創設情境→深度探究→意義聯結→遷移創新”四步教學模型。
語文組通過對比康僧淵與劉禹錫的哲學思想,引導學生解構文本的深層隱喻;數學組以“比高低”的生活經驗為原型,幫助學生抽象出“厘米”的計量本質。
主題攻堅 三大突破
本學期,校本培訓以“主題攻堅”為抓手,實現了三大突破:
01
|空間拓展
從單一學科教研走向跨學科協作,從校內課堂延伸至高校、社區資源整合;
02
|工具賦能
教師掌握了情境設計模板、項目式學習框架、深度學習評價量表等實用工具;
03
|生態構建
形成“問題-實踐-反思-改進”的教研閉環,為新課標落地提供了校本化路徑。
張金龍校長表示,學校將持續深化“社會性學習”體系,推動更多真實問題轉化為育人資源,為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未來人才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