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教育部印發《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深化行動方案》,在重點任務“專業支撐與數字賦能行動”中提出推進數字化賦能教學質量提升,要求構建數字化背景下的新型教與學模式,助力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為深入貫徹基礎教育改革方案,2024年11月28日上午,北京第二實驗小學大興實驗學校開展了以“數字賦能促學,精研課堂提質”為主題的校本教研暨“青年教研員成長營”送教助研活動,參加本次活動的有大興區小學數學教研員孫向晶老師、成長營學員、北京第二實驗小學大興實驗學校副校長姚林濤、數學學科指導專家王明蘭老師及全體數學教師。
首先是兩節研究課展示,第一節是由畢文雅老師帶來的《可能性》,第二節是由石齊老師帶來的《平移與旋轉》,兩節課中有很多的課堂活動都是依托信息技術進行開展的。
第一節畢文雅老師執教的《可能性》一課中,就運用了在線表格對摸球實驗的結果直接進行統計,更加直觀與方便;在進行摸球實驗時能進行多次數的抽取并顯示結果,也是能讓學生感受到大數據下的隨機性;而在將成語和可能性相結合環節中,學生更是能夠上前動手操作,直接拖動成語條,既能親身經歷增強體驗感,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氛圍。
第二節課石齊老師執教的《平移與旋轉》一課中,也運用了計時器功能,讓小組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任務,時間更具精準性;克隆工具也是可以將圖形現場進行復制,然后直接平移到想要的位置;用到的放大鏡和關燈也是為了避免學生上前操作時圖形過多對學生造成干擾,使用此功能可以讓圖片只顯示一個,方便學生操作。由此可見,利用數字化教育工具來進行教學,可以使教學更加生動、有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還可以提供更多的教育資源和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更多的知識和技能,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
兩節課后,王晶老師進行了主題為“數字賦能促學,精研課堂體質”的校本教研匯報,王老師作為成長營的學員,對本次校本教研的開展以及學習感悟進行了分享,如本次教研主題的確定,參加區級教研的收獲,本次校本教研的準備,我校校本教研的模式、以及數字技術在今后課堂上的應用等。
隨后,孫向晶老師對兩節課以及匯報給予了肯定并進行了細致的點評,同時也提出了建議,幫助老師們更好的進行課堂教學。最后,孫老師就期末復習的開展和老師們進行了交流,為后續的期末復習工作指明了道路。姚校長也針對目前數學學科的情況和即將到來的期末工作提出了寶貴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