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暖陽破云而出,灑在灰色石板路上,北大紅樓在時光的長卷里,仿若一位老人在向學生們訴說著那段難忘的歷史故事。
11月22日下午,北京市三里屯一中幸福村校區全體初二年級學生來到北大紅樓舉行“凝聚青春力量 共筑強國之夢”暨初二年級退隊建團活動。在這里全體學生追尋先輩的光輝足跡,體悟那為民族謀復興、為人民求幸福的熱血年代,感受先烈們砥礪前行的那份信念與力量!
北大紅樓:歷史深處的啟迪
踏進北大紅樓,歷史的厚重感撲面而來。儀式伊始,各中隊迅速整隊并報告人數,展現出良好的紀律性與組織性。主持人深情開場,話語間滿是對少先隊時光的留戀,以及對未來的無限憧憬,隨后鄭重宣布儀式正式開始。
伴隨著激昂的出旗音樂,少先隊隊旗緩緩入場,全體同學肅穆敬禮,目光緊緊追隨隊旗。隊旗飄揚,隊歌奏響,同學們高唱隊歌,清脆嘹亮的歌聲飽含著對少先隊的熱愛與不舍。緊接著,全體學生重溫入隊誓言,那堅定的神情與有力的話語,仿佛將大家帶回了初入少先隊時的純真時刻,初心如磐,誓言錚錚。紅領巾,陪伴同學們度過了無數美好的少先隊時光。此刻,大家將紅領巾捧于胸前,中隊長小心翼翼地將它們裝入袋中珍藏,向那段純真無邪的童年歲月鄭重告別。
穆雪君老師代表團委莊重宣讀離隊決議,標志著同學們正式告別少先隊,開啟了新的青春篇章。團旗出旗儀式隨后開始,護旗手手擎團期正步來到場地中央。那一抹鮮艷的紅色,如同青春的火焰,點燃了同學們心中的熱情與向往。
青春,是生命饋贈的寶貴時光。如詩畫般美好,是勇敢者與追夢人的天地。孫浩洋與秦藝歌的《青春禮贊》號召全體同學:珍惜當下,奮斗正當時,唯珍惜且拼搏,方能不負青春,邁向光明。
初二2班律修平同學代表入團積極分子發言。她暢談自己對離隊的深刻感悟,言語間滿是對共青團的向往與追求,立志在青春路上奮發前行,為強國夢貢獻力量。教師代表徐清紅老師則滿含深情地鼓勵大家在共青團的引領下,努力學習,錘煉品德,成長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新時代青年。
退隊儀式過后,同學們拾階而上,先后參觀了蔡元培、陳獨秀專題陳列室、李大釗圖書館主任室、毛澤東工作過的閱覽室、還原的“五四”前夜場景的“新潮社”、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以及“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陳列館等。大家仔細觀看歷史原件以及高度還原的資料展品,認真傾聽講解員的講解并積極記錄,運用并親身體驗借助新媒體手段展出的各類展品,仿佛突破了時空的藩籬,置身于那個熱血沸騰、理想閃耀的年代。
雖然此次活動圓滿結束,但同學們的青春之旅才剛剛啟航,他們將在未來的日子里,凝聚青春力量,共筑強國之夢!
當解下紅領巾的時候,我的心中五味雜陳,既有對童年時光的不舍,又有對未來的期待。仿佛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在我心中默默產生。我深知,從此刻起,生活中做任何事都不能再像之前一樣,要以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在青春的賽道上努力奔跑,為夢想拼搏,續寫屬于我們這一代的輝煌。
——王禹錚
北大紅樓是五四運動紀念地,是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最早傳播馬克思主義和民主科學進步思想的地方。我們有幸在這里摘下紅領巾,離開了陪伴我們7年的少先隊,成為了共青團的預備隊員。通過講解員的講解使我了解了李大釗先生面對國家危亡、民族苦難,毅然挺身而出,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英勇事跡,他的精神讓我深受感動。參觀結束后,我心潮澎湃。北大紅樓不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種精神的象征。它提醒我們,無論時代如何變遷,我們都應該銘記歷史,珍惜現在,作為一名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五四運動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將個人夢想與中國夢緊密結合,為中國夢的實現助力。
——曹亦城
踏入北大紅樓,仿佛置身于歷史的長河之中,往昔歲月撲面而來。展廳里的一幅幅老照片和一件件舊文物,都在無聲地訴說著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李大釗先生的辦公室陳設簡單,卻讓人感受到信仰的力量。魯迅先生在北大任教時的手稿,字跡剛勁有力,從中能體會到他對舊時代的深刻批判與對民族覺醒的期望。在新文化運動陳列室里,我看到了《新青年》雜志,它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當時無數青年追求真理的道路。胡適、陳獨秀等先輩們的思想在這里碰撞出耀眼的火花,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浪潮。先輩們在艱難困苦中奮勇前行,為了民族的未來不惜奉獻一切。而如今,我們身處和平年代,更應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傳承先輩們的精神,努力學習,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馬思源
走出北大紅樓,思緒仍沉浸其中。回首望去,紅樓靜靜矗立,它見證的那段歷史,是中華民族覺醒的序章,是無數先輩用熱血與生命譜寫的壯麗史詩。而如今,我們身處盛世,享受著先輩們披荊斬棘換來的和平與繁榮,我們就更不能忘卻歷史,不能忘卻紅樓所承載的精神重量。先輩們的奉獻與犧牲,應如同一座永不熄滅的燈塔,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我們要以先輩為榜樣,傳承和弘揚他們的精神,將個人的理想與民族的復興緊密相連,用我們的智慧與力量,續寫中華民族的輝煌篇章,不負先輩們的熱血與期望。
——史書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