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從北京朝陽區線下培訓機構全面停課檢查,自此,國家開始了針對培訓機構預付費監管的嚴格整治。
從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以來,就明文規定:教培機構不得一次性收取超過3個月的預付費。
2020年后,各地政府開始加強對預付費的監管,北京、上海、蘇州、浙江、福州、合肥、青島等地開始實施預付費監管政策,現在,預付費監管整頓力度還在加強。
為什么要實施預付費監管
機構跑路是近幾年的熱點新聞,尤其受2020年疫情影響,線下機構頻頻暴雷,大批家長投訴無門,預存在培訓機構的大量預付費拿不回來。
加強預付費監管,正是對這種亂象的肅清。
對家長而言,預付費監管可以防止機構跑路,保護消費者權益。
而對培訓機構而言,預付費監管其實也可以降低資金管理風險,降低資金鏈斷裂隱患。
不止一個人說過:培訓機構,成也預付費,敗也預付費。
一方面,預付費可以幫助機構快速回籠資金,這批資金可用于硬件、師資投入,讓機構快速擴張與發展;
另一方面,大量預付費存在機構賬戶上,資金的存在會帶來機會成本,在沒有法規明確限制的情況下,大部分人會去挪用,而一旦資金管理不善,碰到預付費環節中斷、大量退費等突發情況,容易造成資金鏈斷裂,踩中機構生死線。
去年,因為資金鏈斷裂,教育巨頭也頻頻暴雷:作為擁有1200多個校區、2019年整體收入達30多億的巨頭,優勝教育在疫情的影響下轟然坍塌,思貝姆、巨石達陣、學霸君等等大型機構也爆出資金問題,投訴平臺上至今有過萬條消費者投訴。
就算沒有疫情的突發狀況,也有不少機構掉進“預付費”陷阱,2019年,韋博英語多個校區、杭州美奇妙想國際創意中心停課,上萬名學員退費難。
培訓機構頻頻暴雷,消費者對培訓機構信任度急速下跌,在此關頭加強預付費監管,或許是解決培訓機構與消費者之間建立信任的方式之一。

上海市教委終身教育處處長蘇鐵曾表示:打造預付費消費新生態,能推動社會共治。接受監管是取信于消費者的首要前提,加強信用保障能幫助機構提高社會信用度,從而擴大經營規模。
加強預付費監管,還有利于恢復市場良性競爭,推動行業規范發展,使那些不符合規范的機構被市場淘汰,具有較高的教學水平、優質的服務質量的機構進一步獲得市場認可,教育培訓市場的競爭態勢也將發生改變。
預付費監管政策歷程
中信證券發布的報告中有推測,此次對教培行業的整治力度或將超過以往:“本次整頓會對超綱/提前教學進行更強力的約束,對預收款管理推行新的監管方式(建立銀行監管賬戶、引入保險機制等),對營銷推廣管理(尤其針對在線教育領域的虛假宣傳)嚴格規范。”
從近幾年的監管政策歷程也可以看出,預付費監管越來越嚴格,并且已經落實到地方:
2018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下發《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規定“不得一次性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的費用”。
2019年11月,北京市市場消費環境建設聯席會議辦公室、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北京市商務局、北京市教育委員會等7部門聯合起草《北京市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預付式消費管理細則(征求意見稿)》,其中,第七條規定,培訓機構按課時收費的,每科一次性收費不得超過60課時的費用;按培訓周期收費的,一次收取費用的時間跨度不得超過3個月。
2020年9月,上海普陀區試點文化教育類培訓機構預付費監管,4家試點文化教育類校外培訓機構掛牌,學生可以先上課后交費。
2020年10月,北京石景山區教育培訓機構及預付費企業警示名單,其中包含3家教育培訓公司。
2021年1月,青島市北區試點校外培訓機構培訓資金監管,16家校外培訓機構簽約納入監管平臺,并與中信銀行合作,建立學費專用賬戶,接受預付費監管。
2021年1月,福州市教育局發布《關于強化校外培訓機構監管嚴防辦學風險的通知》,強調將嚴格執行教育收費公示制度,培訓機構收費項目及標準應當向社會公示。收費時段與教學安排應協調一致,不得一次性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的費用。
2021年1月,北京市石景山區發布預付費消費信用監管和服務平臺,首批51家校外培訓機構納入預付費監管平臺。
2021年2月,天津市制定《天津市校外培訓機構學費資金管理暫定辦法》,提出,校外培訓機構應在天津范圍內選擇1家銀行,開立學費專用賬戶。
2021年3月,北京朝陽區線下培訓停課檢查,培訓機構是否加入資金監管平臺是機構能否復課的重要因素之一。
2021年3月23日,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發布校外培訓風險提示,請家長選擇有資質正規培訓機構,不一次性繳納超3個月或60課時的培訓費用,并及時向當地市場監管部門或教育行政部門投訴舉報違規收費的機構。
2021年4月2日,“昌平教育”發布《關于昌平區已恢復線下培訓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的公示》,公示的9家北京校外培訓機構都有銀行介入資金監管。
2021年4月2日,四川省犍為縣所有校外培訓機構開始為期一個月的停業整頓,其中考核標準就包括機構是否超期收費。
2021年4月7日,房山區教委與工商銀行合作,啟動教培資金監管項目,176家培訓機構納入房山區教委監管。
面對逼緊的資金監管政策,習慣了學期或年度收費的校長,考慮到運營的現實問題,還是容易陷入焦慮:機構現金流緊張、硬件和師資投入跟不上,影響機構發展怎么辦?這么短的時間周期,怎么跟家長頻繁溝通續費?
對這些問題,校管家將與行業伙伴一起給出答案。
今年5月18日—5月19日,校管家將在偉人故里——湖南長沙舉辦以“育人為本、智鏈未來”為主題的民辦教育科技節,據悉,這次民辦教育科技節,校管家邀請到了好未來、新東方、精銳等教育行業領先實踐者,以及騰訊、有贊等科技、互聯網行業的引領者,匯聚30+行業大咖,探討教育行業的本質與發展,并分享在預付費監管下,教培機構的經營管理、增長方法。
關注公眾號校管家,回復“報名”,即可參與會議。



校管家是民辦教育管理軟件領域的標桿企業,深耕行業11年,為20000+教育機構部署系統,與全國150多家龍頭機構長期合作,并與他們共同成長壯大,從中沉淀了豐富的培訓機構運營管理經驗,有實力、也有足夠的號召力,舉辦這次民辦教育科技節,共同探討行業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