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2日全國防災減災日主題是“提升基層應急能力,筑牢防災減災救災的人民防線”。國家減災辦、應急管理部倡導:行動起來,防范化解身邊的風險。
全國防災減災日的來歷
2008年5月12日,中國四川汶川發生8.0級特大地震,損失影響之大,舉世震驚。國家設立“防災減災日”,將使中國的防災減災工作更有針對性,更加有效地開展防災減災工作。一方面順應社會各界對中國防災減災關注的訴求,另一方面提醒國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更加重視防災減災,努力減少災害損失。

防災減災日的圖標以彩虹、傘、人為基本元素,雨后天晴的彩虹韻意著美好、未來和希望,傘的弧形形象代表著保護、呵護之意,兩個人代表著一男一女、一老一少,兩人相握之手與下面的兩個人的腿共同構成一個“眾”字,寓意大家攜手,眾志成城,共同防災減災。整個標識體現出積極向上的思想和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之意。
常見的災害有哪些
怎樣正確防范呢?
地震災害是重大自然災害風險防范的重要內容,據統計,1900年以來全球共發生8.0級以上特大地震106次,造成超過220萬人員死亡。
有記載以來的最大地震,是1960年的智利9.5級大地震。引發的海嘯在智利海岸激起高達25米的海浪,海嘯波及整個太平洋。地震發生約22小時后,海嘯到太平洋彼岸的日本列島時,波高最高達到8.1米,摧毀了1600多座房屋,導致185人死亡或失蹤。








從2020年開始,我們越來越多的感受到來自大自然的狂暴。澳洲森林大火、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非洲和中亞蝗災、地震、火山噴發……這些來自大自然的提醒和警示越來越清晰!

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珍愛生命,疫情反撲不容大意!高中、初中的大哥哥大姐姐已經開學,還在線上學習期間的同學們千萬不要懈怠,繼續嚴格自律,努力學好各方面的知識。防災減災,和我們每個人休戚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