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教不好的學生——霍懋征老師簡介
霍懋征,女。1934年以優異成績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數理系。學校欲留校任教,而她執意要繼承母親之志去當小學老師,于是進了北師大小學第二附小(現北京第二實驗小學)。志在高山者,登高;志在流水者,行遠。霍老師異乎常人的選擇本身就預示著她的成功。
1956年,霍老師被評為新中國的首批特級教師,并被國人愛戴和尊敬的周恩來總理稱之為“國寶”。溫家寶總理稱她是“把愛心獻給教育的人”。國務委員劉延東稱她為“教育大家”。
她一家四代八人從教,1991年獲得了“全國優秀教育世家”稱號。 霍老師是一位潛心改革的教育家。她曾經在自己提出的“速度要快,數量要多,質量要高,負擔要輕”的教改方針指導下,一學期講了95篇課文,這個實驗班46人,升學考試語文平均分98.7,46篇作文,44篇是一類文,而且所有試卷干凈整潔,沒有出現一個錯別字。這個結果如同放了一顆衛星,引起了全國小學語文教學界的普遍關注。霍老師是“無愛則無教”的積極倡導者和實踐者;她是學生家長的朋友和同志;她是年輕教師的師傅和導師。她不主張留課外作業,而是靠課上精講多練,合理組織教學,向課堂要質量。語文教材上一個學期是24篇課文,她教學生95篇。自己選了很多課外材料。許多人都記得霍懋征的一個口號:“把課外時間還給孩子”,這是她最大的教學特點。她從不占用學生的自習課時間,低年級不留作業,高年級作業一般也不超過半小時。別人用四五個課時教一課書,她用兩三個課時完成,剩下的時間讓學生大量閱讀,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對于現在許多地方加重學生負擔的做法,霍懋征很不以為然。“我去外地考察時,一位家長說,孩子把逗號點錯了,老師罰他寫一千遍逗號。這位家長心疼孩子,說我幫你點得了。其實逗號是在句子當中使用的,單獨把它拿出來,點一千遍又有什么用?這樣加重學生負擔毫無意義。” “她的班不留或少留作業,學生課外活動非常豐富。”她說:“一個教師一定要問自己幾個問題:一是當初為什么當老師,二是你是怎么當老師的,三是將來你走后,能留下什么。我覺得這話說得很深刻。前兩個問題我已經回答了,對第一個問題的回答是因為我愛這個事業,認識到小學教育的重要。對第二個問題的回答是,我愛我的學生,從教60多年兢兢業業,努力學習,嚴格要求自己。60年沒有丟掉一個學生,沒有向一個學生發過態度,沒有體罰過一個學生,也沒有向一個家長告過狀。我的結論是:沒有教育不好的學生。"霍老師也曾經說:“人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需要總結,今天需要創新,明天需要憧憬。三天中,最重要的是今天,把握住了今天,明天就更有希望了。”霍老師還說,我們的老師雖然“教在今天,但一定要想到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