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說中的“2011.11.11世紀光棍節”前夕,吉林大學網絡通訊社進行了一次主題“大學,你戀愛了嗎”網絡調查活動,參與調查的471份有效問卷結果顯示——
據了解,吉大網絡通訊社的此次網絡調查,主要以吉大在校生和吉大校友為調查對象,調查時間從11月3日開始到11月10日,共收到471份有效問卷,其中本科生約占80%。受訪者中,男性約占60%,女性約占40%。受訪者中,有63%就讀理工農醫類專業,35%就讀人文社科類專業,2%就讀體育藝術類專業。
93.9%:戀愛是大學生的必修課
"大學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時光,而戀愛是這段時光中最值得珍藏的回憶。大學生談戀愛,能夠消除生活的孤獨,感受生活的幸福,體驗感情的起伏,能夠更好地認識愛情,支持戀愛!”吉大在校生、網友“406664272”在接受調查時旗幟鮮明地表態,他的觀點得到了93.9%的同學贊同。而大二年級以42.1%的支持率成為名副其實的戀愛黃金時間。參與調查的網友們認為,相對于“稚嫩青澀、什么也不懂”的大一、“開始憂心考研、出國還是找工作”的大三和“馬上就要走出校園”的大四,大二同學已經適應了大學生活,課業壓力相對輕松,社交活動相對豐富,有更多的機會結識心儀對象,同時也有充足的精力去經營感情。
50.2%:一次戀愛也沒談過
調查顯示,與大多數同學的意愿相悖,受訪者中,70.8%的同學還是單身,50.2%的同學甚至在大學期間一次戀愛也沒有談過。作為“守光大軍”的一員,該校電子科學與技術學院的樂同學表示,“戀愛要看兩個人的緣分,所以并不急于尋找,順其自然就好”。和樂同學的“淡定”不同,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何同學有心“脫光”,他在自己的手機上存好了定時短信,表示要在11月11日11時11分向心儀已久的女生告白。
談到自己戀愛的初衷,“以結婚為目的”只占調查對象的10.9%,更多的同學是因為“真心喜歡一個人,想和TA在一起”,共同度過一段難忘的時光。但這并不表明戀愛中人沒有未來規劃,調查顯示,50.6%的同學有短期規劃,46.3%的同學有長期規劃。管理學院劉同學和她的戀人就對他們的未來有自己的想法,“男朋友已經簽約廣州本田,我找工作也盡量向廣州傾斜,爭取在同一座城市工作。在此基礎上,考慮是否結婚。”
48.5%:談戀愛,彼此寬容很重要
性格、人品、個人能力成為同學們選擇戀愛對象時最看重的三個因素,分別占77.9%、76.5%和49.6%(多選題)。“性格好的同學,人際關系好;人品好的同學,個人修養好。有了這兩個‘硬件’,再加上個人能力這個‘軟件’,誰都中意這樣的戀人”,軟件學院王同學向記者解釋了她的選擇標準。“從現有朋友中選擇”和“參加活動認識”則以30.3%和26.7%的選票成為最常見的選擇戀人的途徑。
有了中意的戀人并不意味著就擁有了一段中意的感情。戀愛是兩個人的事,需要共同努力,一起經營。48.5%的同學認為,“彼此的寬容”是感情穩定的基礎,“一致的追求”和“彼此的依賴”以16.4%和15.8%的支持率緊隨其后。而對于一段感情的結束,57.1%的同學“一開始放不下,調整一段時間就會好”,但仍有17.2%的人“感到受傷,不能釋懷,學習生活受到很大影響”。對此,文學院2010級輔導員李沐曦給出了自己的建議,“會影響我們學習生活的不止是愛情,遇到低谷,傷心失望是正常的。除了愛情我們還擁有很多,所以認真享受人生的每一個階段吧”。



40.6%:要買單?我們AA!
戀愛了,不可避免會有一筆戀愛花銷,86.9%的同學的戀愛花銷來源于父母給的生活費,不過這筆花銷只占每月生活費的24.1%(均值),多在100元至600元之間浮動。兩個人購物由男方買單的情況較為普遍,占58.1%。但雙方AA制的消費模式正在普及,占40.6%。“他花他的,我花我的,錢不夠了就問對方借,限期歸還”,環境與資源學院的曲同學這樣形容她和男友的消費習慣。
戀愛要花錢,那就談個省錢的戀愛吧。調查顯示,相比于逛商店、看電影等“耗資巨大”的約會方式,上自習更受戀人們青睞。“一起學習,共同進步,誰說戀愛、學業不能兩全?”文學院呂同學就認為,“這才是校園戀情最吸引人的地方,兩個人為了共同的未來一起努力。”
59.7%:嘿,同學,注意影響!
雖然大學環境相對自由、開放,但個人感情畢竟是私密的事。本次調查中,35.2%的同學不公開或只對部分朋友公開戀情,40.1%的同學對朋友親人公開戀情。受訪者的反饋顯示,父母在得知子女戀愛后的反應不一,但表示“不干涉”的比例高達56.5%,明顯表示反對的只占到9.9%。
感情公之于眾固然需要勇氣,但也要考慮公眾的接受程度。針對高校公共場所愈演愈烈的親熱行為,59.7%的同學表示“不應該太過分,以免影響他人”,32.1%的同學明確表示反對。而對公開求愛的行為,同學們則表現了較大的寬容,只有27.9%的同學認為“太過高調,無法贊同”,超過50%的同學表示支持。
專家支招:談或不談,愛情就在那里,不走不棄
針對此份調查結果,吉林電視臺《全城熱戀》節目幸福顧問、吉大心理系講師、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學博士丁建略舉例說明了戀愛中的個性和共性問題。“一個男生追一個女生,這個女生想的是,要不要同意,是談還是不談?如果是兩個男生同時追一個女生,這個女生想的問題是,我該選擇哪個?其實,這個女生首先面臨的問題是,她是要選擇談,還是選擇不談,然后再面臨選擇哪個的問題。可是,大多數人面臨這樣的時候會直接跳過第一個問題對第二個問題去做出反應。這就叫共性,是人都可能這么做。面對上面的情況,有的人會選擇A男生,有的人會選擇B男生,這就叫個性。”
對于戀愛的相處之道,丁建略有自己的看法。“在愛情里面,有很多共性的東西,它很強大,有的時候甚至會讓人發瘋。對此,我們只能識別并接納。在愛情上,我們更多時候面臨的是個性的層面,比如不要因為自己的個性而傷害對方;比如不要因為自己的羞怯而錯過了愛的表達;比如不要因為無知而愛到對方討厭自己……所以,提升自己是愛情甜蜜的不二法寶。”
愛情是生命旅程上的風景,每個人都會經歷,只是時間先后的問題。至于談,或者不談,愛情就在那里,不走不棄。心懷溫暖,正直向前,愛不在身邊,就在自己的心里。
網友反應: 這個活動搞得好,貼近大學生生活,關注大學生心理
吉林大學網絡通訊社的此次調查結果一在校內網上公布,就得到了很多吉大在校生的關注。
網友IP:175.31.81留言:“數據很詳實啊,看來調查很用心!希望以后可以就大學生的各方面生活作更多的調查,讓我們也能通過這樣的調查了解其他同學的想法。比如,大學生消費調查、大學生讀書調查,加油!”網友IP:59.72.25留言:“這個活動搞得挺好的,貼近大學生的生活,關注大學生心理,我也參加啦!”
網友IP:59.72.104留言:“這個調查弄得挺有意思,校園里無處不在的戀愛,是一件小事,但也是一件大事,學校的新聞網能關注它,真的是在走近學生的真實生活。尤其是2011.11.11這個牽動了每個人的心的日子,哪個大學生會無動于衷,哪個人會視若無睹,最起碼都會反思一下自己的感情現狀,自己的內心世界,自己的未來打算。昨天晚上聽了學校丁建略老師的講座,對于愛情,每個人心里都有不同的答案和美好的向往。希望每個人都能找到對的人,有一段美好的愛情。”
相關新聞
性心理和戀愛心理等納入高校教學必修內容
今年9月,教育部發布了普通高校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的基本要求,包括性心理和戀愛心理等心理健康課成為大學生的必修內容。
在大學生性心理及戀愛心理方面上,要求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自身性生理和心理的發展,認識大學生戀愛心理的特點,了解大學生在性心理和戀愛心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形成對性心理和戀愛心理的正確認識。教學內容包括性心理的發展和大學生性心理的特點、大學生性心理問題及調適、大學生戀愛心理發展的規律特點和常見問題與培養健康戀愛觀和擇偶觀。
教育部要求各高校根據學生培養目標,結合本校實際情況,設計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可以有兩種開課方式:開設一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課程,覆蓋全體學生;或者在第一學期開設一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課程,在其他學期開設相關的公共選修課程,形成系列課程體系。有條件的可以增開與大學生素質教育、心理學專業知識有關的選修課程。主干教育課程作為公共必修課設置2個學分,32—36個學時。延伸教育課程可根據學生情況和需要分布在不同學期開設。(本報記者 肖虹 通訊員 戴明洪 本版圖表問卷設計:武瀟、呂云云、曲辭曉、關雪兵等)